2)第七百三十八章 应对_纳米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建设戴森结构,需要的物质数量,也不是当前技术可以解决的。”

  “如果可以研究出,大量制造反物质的技术,我们未必需要戴森结构。”于院士提醒道。

  会议陆陆续续进行了一个多星期,黄修远也参与了好几次。

  终于在11月8日,联邦初步确定了一个处理方案。

  第一,是组建一个专门的宇宙情报局,负责搜集太阳系周边星域的情报。

  第二,建设一批新的天文望远镜,计划在2020年之前,在蓝星的公转轨道上,布置5台高精度的天文望远镜。

  第三,设立宇宙观察技术研究项目,专门研究更好的技术,让联邦利用更准确的监测太阳系周边。

  第四,建立宇宙战略研究办公室,专门研究如何应对其他文明,无论是隐藏自身,还是战略威慑的方向之类,都需要形成完整的体系。

  第五,暂时对于公众保密,避免引起社会恐慌。

  第六,尽快想办法掩盖人类在外太空痕迹,包括当年NASA向宇宙发射的太空广播探测器之类,都要尽快回收,或者关闭。

  至于现在的大型空间站之类,实际上被观察到的概率不大。

  但是联邦并没有掉以轻心,仍然紧急出台了一份“太空应急管理条例”,规定航天器表面,必须进行吸波处理,尽可能减少反射光波和电磁波。

  只要进行这些处理,当前人类在外太空的人造物规模,还没有太过于庞大,从其他恒星系观测太阳系,发现人类活动迹象的可能性,会被降低到最小。

  而戴森球之类的巨构,就暂时不要想了。

  联邦科学部的战略安排上,更加倾向于反物质技术,来实现能源的进一步发展。

  而戴森球这种超级巨构,需要的原材料是天文数字,哪怕是将太阳系的所有行星都拆了,也很难凑齐建造的戴森球的全部材料。

  当然,这并不是说戴森球没有办法建造。

  在一些恒星比较小,星系内部物质总量又比较多的恒星系,如果有特殊的太阳能薄膜技术,倒是可以建造的。

  类似于太阳系这种恒星系,建造戴森球的条件,并不太充足。

  反倒是反物质技术,比较适合未来的发展。

  月球袁天罡天文台的发现,并没有在公众视野中出现,联邦也假装没有事情发生,就是在近期,宣布进一步完善宇宙发展战略。

  其实联邦这几年来,一直在完善宇宙发展战略,民间对此已经见怪不怪了。

  刚好将宇宙情报局、宇宙战略研究办公室、宇宙观测技术项目,插在一系列安排之中。

  既合理的出现,又不会显得太过于突兀。

  月球,广寒宫市。

  月桂一号的测试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核聚变发电站持续不断的供应电能,让质量投射器的测试,可密集的进行。

  只是随着时间推移,在测试过程中,一众研究员发现,当前质量投射器的最大问题,还是超级电容的上限太低了,导致质量投射器无法在一瞬间,获得庞大的电能。

  暴露他们还打算,继续等待电容技术的升级,再建设月桂二号的。

  但是今天,他们项目突然收到航天部、科学部的联合公函,要求他们加快测试,为明年的月桂二号,做好技术准备。

  显然这个消息,打乱了质量投射器项目组的计划。

  但是项目组负责人,去开会回来后,却没有反对提速,而是要求全体成员,全力配合研究工作,为明年的月桂二号备战。

  可以当质量投射器项目组的负责人,基本都进入了联邦的核心层中,他们自然知道为什么突然提速。

  虽然联邦表面上,没有因为巨构文明出现,而做出大动干戈的动作。

  实际上,暗地里的小调整、小变动,还是接连不断的,这都是为了提升联邦的综合实力,也是对未来的一种准备。

  谢谢各位亲的支持(ω`),感冒了,整个人都昏昏沉沉,今天就一章了。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