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七十二章 暗中积累_纳米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器内部,都配备了一个氢海绵吸热罐,可以用氢海绵中的氢吸热,然后将高温氢气送入激光推进器中,作为推进器工质使用。

  这个方案麻烦的地方,就是要定期更换氢海绵罐。

  幸好现在大中华区在航天领域,已经可以做到近地轨道3~8万吨/年,同步轨道~万吨/年,月球轨道~万吨/年。

  这个年有效载荷,在当前的航天发展中,已经处于高度领先的地位,有相对充沛的有效载荷,定期更换航天器的一些耗材,也是可以选择的。

  但现在有了常温超导体,航天器的散热问题,将变得越来越小,而且可以提高航天器的电利用率。

  要知道,当前的电能综合利用率,已经被人类开发的极致,接下来别说1%的提升了,就算是%的提升,都困难重重。

  而常温超导体的实用化,可以将系统的综合电能利用率,提升8~15%,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进步,一个不亚于可控核聚变的技术。

  可控核聚变让人类获得充沛的能源,而常温超导体,则让人类的电能利用率,提升到极致。

  在黄修远看了,人类不仅仅要获得更多的电能,也要充分高效的利用电能。

  如果本土的输电线路,都改造成为常温超导体,就算是当前的发电量不变,也会多出万亿千瓦时的电能。

  更何况整个大中华区内,随着各大电网通力合作,将一部分落后地区的小电网整合后,整体年发电量已经达到了万亿千瓦时。

  半天的电能无效损耗平均在11%左右,但东南亚地区的电能无效损耗,却平均在15~25%左右。

  其他的东北亚、大洋洲,也有7~12%的无效损耗。

  电网的无效损耗,不仅仅浪费能量,也加大了电力系统的综合成本。

  如果可以将这部分无效损耗利用起来,相当于电力系统的综合成本,可以压低20~30%左右。

  什么是革命性的技术?

  这就是革命性的技术,足以改变世界的格局。

  对于这种技术的推出,黄修远和一众高层,都是非常小心谨慎的,避免一下子破坏目前的脆弱平衡,引发难以预测的突变。

  在保密级别比较高的内部,逐步应用常温超导体,最后在形成绝对优势后,将这些王炸全部甩出来,变成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只要不给其他势力一点反抗的希望,同时将差距扩大到天壤之别,那他们就不会有拼死一搏的勇气,反而会直接投降。

  这就好比两军交战。

  如果一方是大刀长矛,一方是黑火药火绳枪,那大刀长矛一方,还有拼死一搏的勇气。

  而如果一方是大刀长矛,另一方则是现代化的飞机大炮,还配备核弹,那大刀长矛一方,根本没有一丝胜算。

  现在大中华的综合实力,还不足以形成绝对优势,存在一些变数。

  黄修远和蒋海霖讨论好了常温超导体洪,又马不停蹄前往漠北,视察雄鹰航天的发展。

  距离蟾宫空间站、广寒宫基地的建立,已经过去了大半年。

  此时的蟾宫空间站,被扩充到385吨,内部空间742立方米;广寒宫基地也进行了二次补充,由7舱变成14舱,总重量164吨,内部空间348立方米。

  不过值守的宇航员,仍然是第一批的五人,他们需要值到今年6月左右,下一批宇航员才会前去换班。

  黄修远这一次过来视察,主要是为了下一批宇航员的安排。

  根据计划,下一批宇航员,将达到8人,除了空间站和月面基地日常运行人员,这一次还有3名科研人员,会前往月球。

  第一批月球宇航员的性质,其实是工程兵,不是专业的科研人员,这不利于充分发挥航天设施的科研价值。

  因此这一次前去换班的宇航员中,必须配备一些专业的科研人员,让上面的科研设备运行起来。

  谢谢各位亲的支持,这几天太忙了,周六周日再加更()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