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五十八章 黎明前_纳米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道:“我看了你们的进度表,明年一月份汤谷一号应该可以完成。”

  “是的。”万高峰想了想回道:“现在设计的各项系统,已经陆续到位,就差最后一小部分零部件,相信很快就会完成建造。”

  黄修远提醒道:“虽然从模拟实验中,汤谷一号已近乎达到了当前的完美阶段,但是万事小心,毕竟这是核聚变反应。”

  “多谢董事长提醒。”万高峰点了点头。

  任何实验都要以安全为前提,虽然汤谷一号在设计中,已经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但真正到了实际运行过程中,还是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

  可控核聚变,尽管叫可控核聚变,却不代表可以高枕无忧了。

  黄修远又说了一件事:“巴中的金乌一号进度也挺快的,估计明年五月份左右,就可以投入试运行了。”

  “我和那边交流过几次,确实挺快的。”

  俩人一边讨论,一边考察着整个汤谷基地。

  来到电子质子流循环区域,核心发电系统就布置在这边,经过目前的发电技术已经非常先进,但本质上仍然属于烧开水。

  虽然国内外学界,一直想摆脱烧开水,采用磁流体发电系统之类,但目前磁流体发电技术仍然不成熟。

  特别是应用在核聚变的电子质子流中,这个难度更大。

  黄修远对此也无能为力,电子质子流循环管道内,采用静电场控制这些电子质子流。

  如果要复合进去磁流体发电系统,可能导致静电场控制系统出现问题,毕竟两者都是电磁系统,相互影响和干扰是必然的现象。

  因此不成熟的磁流体发电系统,自然没有被应用到汤谷一号和金乌一号上。

  汤谷一号仍然采用烧开水的蒸汽轮机发电,采用6台1000兆瓦级别的蒸汽轮机,装机总容量为6000兆瓦,以每年发电8000小时计算,年发电量可以达到4800万兆瓦,即480亿千瓦。

  而光电发电系统和温差发电系统,则每年可以发电120亿千瓦左右。

  计算起来,汤谷一号的总装机容量,达到了7500兆瓦,综合热效率达到72%左右。

  这个效率比起目前国内的裂变压水堆已经高了一些,国内的老式压水堆,经过多次升级改造后,比如加装了温差发电系统,使用了新型的北风重型蒸汽轮机,从将综合热效率,提升到62%左右。

  当然,可控核聚变就算是出来了,也不会马上取代裂变堆,因为裂变堆的副产物——碳14、钚之类,可以制造核衰变电池和稳定放射源。

  特别是现在航天领域中,碳14制造的核衰变电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且目前的可控核聚变发电站,成本还是居高不下,主要的优势,还是核聚变的核燃料丰度比较大。

  毕竟汤谷一号可以只使用氘作为原材料,不需要昂贵稀少的氚、氦3,直接通过重水大量提炼即可。

  氘在海水中的丰度,大概是十万分之三左右,看似丰度非常低,问题是蓝星中的水资源总量足够大。

  把全球海水中的氘提炼出来,都有几兆吨了。

  如果按照当前人类的用电量,这些氘元素足够人类用几百亿年了。

  纯氘核聚变反应的优势,就是核燃料丰度非常大,足以支撑人类迈入星际时代,不像铀、钚、氚、氦3之类,属于稀有资源。

  原材料丰度大,提炼难度也不高,可以直接电离反蒸,或者采用膜过滤、高速离心分离之类。

  完全可以利用核电,作为能源提炼大量的氘元素。

  原材料成本下降,而系统的其他部件、配套设施,也可以用大量廉价电能,反哺这些制造厂,让其生产成本进一步下降。

  这可以形成一个闭环,让电能生产成本和制造业成本不断下降。

  谢谢各位亲的支持(ω`),今天身体有些不舒服,就两更了⊙﹏⊙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