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九十七章 筋斗云_纳米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续说道:“加速是肯定的,无论是为了压制诺亚会,还是为了保持领先,我们都要在太空领域抢先一步。”

  俩人谈话的时候。

  一旁的龚星望也没有闲着,他和发射中心的负责人交流着一些事情

  这一次发射任务,一共有三名宇航员上去,其中就包括雄鹰航天的一名宇航员。

  另外运输上去的太空舱中,其中两个太空舱也是雄鹰航天打造的,是燧人系的微重力实验舱和太空材料合成实验室。

  中午十二点整。

  发射塔上,固定着运载火箭的支架开始缓缓打开。

  “10……5……0!点火!”

  淡红色的火焰从发动机喷口喷涌而出,运载火箭在澎湃的化学能推动下,一点点摆脱地心引力。

  尽管这几年来,通过高频发射运载火箭,国内的运载火箭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但是该小心谨慎的地方,众人仍然没有掉以轻心。

  咆哮的发动机声,观众的欢呼声,掺杂在一起,这是人类进军星空的战歌。

  运载火箭在半空开始调整飞行姿势,然后向卡门线冲刺着。

  这一枚运载火箭是新造的,不像东风航天城的那一批运载火箭,已经重复利用好几次。

  在驾驶舱内,三名宇航员正忍受着强烈的过载。

  “各单位请注意,开始进入黑障区。”

  “黄岩岛雷达站,正持续监控飞行轨迹。”

  “成功突破卡门线。”

  “整流罩分离成功。”

  整个过程有惊无险,当运载火箭突破卡门线后,危险性就直线下降了。

  到330公里近地轨道附近,芯一级和芯二级分离,随即芯一级调整飞行轨迹,开始重返大气层。

  黄修远看了一会,知道这一次发射任务,估计是十拿九稳了,笑着说道:“恭喜了!”

  “哈哈,同喜同喜!”王院士也知道此次发射任务稳了。

  黄修远继续刚才的话题:“长13的设计工作进行到哪里了?”

  “发动机已经设计好了,正在秦岭试车,其他部分也设计得七七八八了,估计15年前后,可以进行第一次试射。”

  说着说着王院士又提起另一个项目:“修远,老李提交的筋斗云项目,你怎么看?”

  黄修远一愣:“筋斗云?这倒是值得考虑。”

  所谓的筋斗云项目,就是利用飞鹏级庞大运载力,背负着运载火箭抵达高空附近,然后再让运载火箭点火突破卡门线。

  这个项目的目的,就是为了节约运载火箭在大气层阶段,消耗的火箭燃料。

  黄修远想了想回道:“如果按照飞鹏级的运载力,最多只能背负1200吨以下的运载火箭,到达30公里的高空,这基本就是极限状态了。”

  “用来运输长11,倒是挺合适的,这个方案可以为长11增加160吨左右的有效载荷。”

  黄修远谨慎的提醒道:“这需要协调号运输船和运载火箭,不然很容易出问题的。”

  对此王院士也点了点头:“确实,老李已经在申请这个项目了,不知道可不可以通过。”

  思考了片刻,黄修远提议道:“我的雄鹰航天倒是可以考虑一下,毕竟国内项目太多了,估计能批下来,也要到15年之后,不如让李院士带着项目来雄鹰,我挺看好这个项目的。”

  “那我就和老李说一下。”

  虽然雄鹰航天是燧人系的子公司,但是航天局和燧人系关系密切,双方既有内部竞争,也有合作,并不需要太避嫌什么。

  这种靠飞机背负式发射的运载火箭,国外也有相关项目,只是他们没有大载荷的运输机,只能用在小型运载火箭。

  而国内有超大载荷的飞鹏级,完全可以改造后,将运载火箭送上30公里这样的高空。

  某种程度上,运载火箭最耗燃料的阶段,就是大气层中的对流层和平流层,这两个区域消耗了很大一部分燃料。

  而筋斗云项目,就是将这两个区域的燃料节约下来。

  其实这种模式下,飞鹏级也可以当成运载火箭的芯一级,只是这个芯一级,可以快速重复使用非常多次。

  谢谢各位亲的支持(ω`)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