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三十一章 抽丝剥茧_纳米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库,三千多名工作人员,日以继夜的监控着全球各地。

    其中各个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就是重点盯梢的目标。

    因为要研究大型的科研项目,少不了科研工作者的参与,而且不是一两个科研工作者,而是成百上千的科研工作者。

    而西方人有一些特点,比如太过于自由散漫,就算是在秘密基地里面,这些科研工作者,也会定期出来活动、和家人通电话、网络视频。

    如此一来,就可以顺藤摸瓜,根据这些科研工作者的专业和论文,推导出他们在研究什么。

    比如一次,调查中心发现有一批生物科学家,具体是人造子宫、基因编辑、转基因的学者,被邀请到加利福尼亚州后,便再没有任何出境记录。

    根据这一条线索,又调查到辉瑞、强生等五家大医疗集团,将一批相关的冷冻精子、冷冻卵子和激素,运输到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医院中。

    但是根据情报司的数据,这个医院并没有做试管婴儿的资质。

    这背后绝对不仅仅在研究人造子宫、试管婴儿,极有可能是在做基因编辑实验。

    仅仅是监测到的卵子,就多到147份之多,那些没有发现的数量,可能更加多。

    情报司经过全面分析和推理后,得出了对方极有可能在加利福尼亚州,设立了基因编辑婴儿的秘密实验项目。

    黄修远表情也渐渐凝重起来:“张教授的意见是我们要跟进?”

    “基因编辑婴儿的风险太大,而且涉及道德伦理的底线,我认为必须行动起来,如果交给普通私营企业,可能会引发公众的担忧。”张泰安慎重地回道。

    深呼吸一口气后,黄修远左右为难的说道:“如果不做基因编辑婴儿,很多数据的测定,会非常困难,这是一个两难的抉择。”

    张泰安则摇了摇头:“不,我们还有另一个方案。”

    另一个方案?黄修远眉头一挑:“什么方案?”

    “基因编辑婴儿项目的研究工作,肯定需要12~20年左右,才有可能开花结果。”张泰安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

    “我们不做基因编辑婴儿,也同样可以做研究,比如对刚刚出生的婴儿,进行基因序列检测,做大数据分析。”

    “这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