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一十八章 影响力_纳米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匆匆走了一趟各个飞机制造企业的常辅国,在9月5日回到了汕美城区,向黄修远和林百杰汇报了一些具体情况。

  听完常辅国的汇报,黄修远思考了一会,又拿起那几个公司的飞机项目。

  目前而言,大型运输机、超音速战机和商业运输机,已经开始步入变革阶段。

  他翻到西飞的冲压火箭混合动力飞机计划,倒是有些诧异,其实这个计划在之前就有了,主要是用途是发展空天飞机。

  有了N20高能燃料后,西飞在这方面,确实做了非常多研究工作。

  但是对于空天飞机的未来,黄修远并不太看好,主要是定位太尴尬了,有种不上不下的无奈。

  特别是随着近些年来,卫星和地面监控系统的完善,以及近地轨道打击武器的出现,可以进入近地轨道的空天飞机,也不具备什么压倒性优势。

  当年赤露西亚也搞过空天飞机,后来发现这玩意,在大气层内打不过普通战斗机;而在近地轨道上,又不如战略导弹,便对空天飞机失去了兴趣。

  在黄修远看来,发展空天飞机,还不如建造轨道母舰,利用目前国内强大又便宜的运载火箭,将模块化的零配件发射到外太空,组装一批几百吨的轨道母舰。

  在轨道母舰上面,可以搭载导弹、成熟的激光炮、战斗卫星,对地面形成居高临下的压制。

  不过轨道母舰,同样存在不少缺点,比如轨道相对固定,容易被对方锁定和集火。

  比如马斯克的星链卫星,在必要的时候,就可以转变成为自杀卫星,用于撞击轨道母舰、空间站和其他卫星。

  除非有成熟的激光炮和防御系统,可以保证轨道母舰的生存能力,不然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不过黄修远倒是没有完全否定空天飞机,因为空天飞机还是有一些用途的,但不是用在战斗上,而是应用在侦察上。

  普通的大气层侦察机,只能在自己的领空和国际航空区飞行,不能随便进入其他地区的领空。

  而侦察卫星,最低都在三百五十公里以上,或者利用大椭圆轨道,可以在近地点的位置,逼近蓝星220公里附近,例如米国的锁眼卫星,就有一部分是采用大椭圆轨道的。

  就算是这样,加上高精度的光学设备,卫星拍摄的影像精度,最高在~米左右;民用的精度就更加低了,通常在1~10米左右。

  那为什么不将卫星,布置在100~200公里的近地轨道上?

  最主要的因素,是空气阻力和星球引力。

  虽然卡门线是100公里,但是在100~350公里的近地轨道区域,仍然拥有相对密集的气体分子存在。

  如果卫星的轨道低于350公里,由于气体阻力的存在,飞行速度会不断下降,低轨道卫星是依靠飞行速度,来抵抗星球引力的,一旦速度下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