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一十一章 两个实验_纳米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条信息:[天宫收到,5分钟后,进行第一次实验。]

    [青海收到。]

    聂长风打开激光发射器的控制面板,编辑好信息后,开始启动通信激光器,向青海站发射一道通信激光。

    很快青海站就接收到通信激光信号。

    而通信实验舱内,持续不断向地面发射通信激光,而地面的青海站、长白山站、武夷山站,同样在向空间站发射通信激光。

    聂长风启动实验舱内的摄像头,尝试将自己画面同步给地面。

    不一会,双方的显示器上,就出现了对方的画面,虽然穿着秒左右的延迟,但通信的信息下载和上传,分别达到了每秒、,这是相当大的一个通信密度。

    当然,激光通信存在不少局限性,比如需要特制设备,容易受到天气影响,必须瞄准才可以通信。

    作为外太空与地面之间、太空之间,还马马虎虎可以。

    如果想应用到民用市场,比如马斯克的星链计划,最多给海船、无人区、无通信设施区使用。

    因为太空的通信,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通信总量问题。

    所谓的每秒~速度,其实一个激光器对一个通信设备的速度,如果同时有10人在使用呢?或者有几百人同时使用呢?

    用户人数一多,在通信总量不变的前提下,个人通信速度就会被分割得越小。

    10人,剩下每秒900M左右。

    100人,则剩下每秒90M左右。

    1000人……

    以此类推,用户越多,个人分配到的通信速度就越少,而且激光通信必须定位定向,用户又不可能集中在一片小区域内,通信质量可想而知。

    星链计划发射万颗卫星,总通信容量(即带宽)大概在每秒40万GB,如果要维持个人用户每秒5MB的通信速度,用户上限为八千万个。

    如果要维持个人用户每秒100M的通信速度,那星链通信系统最多只能允许四百万个用户同时上网。

    更何况,在近地轨道布置万颗卫星通信,那简直是灾难性的后果,因为这些卫星的使用寿命有限,必须经常补充卫星,废弃的卫星将变成密集的太空垃圾,加大人类探索外太空的难度。

  &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