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六章 谋国者_赵公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叹息。

  李斯、范增,都算得上是当世顶级谋士,考虑问题自然也十分全面。

  若站在二人角度上来看,赵嘉拒不出兵,甚至力劝李牧莫要开启战端,的确乃是上策。

  毕竟,没有人能够肯定,这场北击匈奴之战能否获胜。

  胜了还好说,哪怕一万申岐之地精骑被赵偃借故夺去,赵国没有了北方匈奴之患,国力亦会大增。

  赵国强,申岐之地亦能跟着沾光。

  若是败了呢?

  不仅已有中兴苗头的赵国,中兴之路会胎死腹中,申岐之地所派出去的一万精骑,亦必定难以收回。

  于国,于申岐之地,都无益处。

  故,两人在没有把握的时候,在不了解李牧的情况下,所献之策都有些保守。

  赵嘉却知道,此战李牧必然大获全胜,亦会名留青史。

  若自己能够参与中,不仅会再趁机镀金一次,大破匈奴之后,亦会让赵国开启飞速中兴之路,于国于己都有大利。

  哪怕因此葬送一万精骑,也绝对值得。

  赵嘉目光扫视着屋内文武,发现就连司马尚等武将脸上,也都露出赞同之色。

  很显然,经历过击杀赵迁、郭开之事以后,这些人的身家性命与利益,都已经彻底与赵嘉绑在了一起。

  此次北击匈奴之战,在众人看来,对申岐之地并无太大利益。

  纵然最终获胜,亦是赵国以及李牧受益最多。

  既然如此,那也就没有必要冒着天大风险,前去相助李牧攻打匈奴了。

  更何况。

  赵偃这位素来忌惮赵嘉的太子,难保不会从中作梗,甚至借机夺取申岐之地。

  众人有了私心,自然不愿出兵相助。

  赵嘉目光继续在屋内游走着,最终落在了闭目养神,始终不发一语的王翦身上。

  “王都尉,对于此事,汝有何见解?”

  李斯、范增因为时代、身份的局限性,没能做出最佳抉择,乃情理之中的事情。

  司马尚等人大局观不强,赵嘉也不奢望太多。

  唯有王翦,这位历史上几乎一手灭掉关东六国的名将,赵嘉却是寄予厚望。

  或许,同为武将的王翦,更能够理解李牧。

  或许,拥有大局观的王翦,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待这个问题。

  赵嘉眼中,也露出了期待之色。

  面对赵嘉的正面询问,王翦终于睁开了眼睛,而后微笑道:“末将以为,李先生之言大善。”

  赵嘉听到这句话,期待之色却是缓缓退去,心中也是微微叹息。

  “终究,还是我期待太高了么?”

  赵嘉暗中苦笑,却也没有多说什么,如今自己麾下文武,都将申岐之地利益看做首位。

  赵若没有亡国之祸,他们并不愿意冒着申岐之地被削弱的风险,相助李牧去打一场没有胜算的大仗。

  “先生言:赵国强则申岐之地强,申岐之地强则君上强。”

  “此话翦深以为然。”

  “只是翦心中有些疑惑,近些年之赵国,东破燕国、西拒强秦、南和荆楚,国势可谓蒸蒸日上。”

  “唯有北疆,匈奴、东胡、林胡连年寇边,不堪其扰。”

  “若欲使赵无后顾之忧,李牧将军北击匈奴之建言,乃谋国之策,大善也。”

  “既然赵国强则君上强,君上为何不舍区区申岐之地,而竭尽全力助李牧将军北击匈奴乎!”

  王翦话锋骤变,让所有人都有些猝不及防,赵嘉眼中却是露出惊人神采。

  这,才是赵嘉心目中,能够纵横睥睨,相助秦始皇横扫天下的绝世名将啊!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