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七章 长安危局_穿越大唐贞观时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

  封德彝:“以眼下的这种情况,陛下是不是要考虑一下退路了?”

  “比如暂时迁都?退到洛阳。”

  听了他的话,周边群臣也都是齐齐的叹息一声,眉头紧锁。

  虽然,以大唐之骨气,是绝对没有人想要被突厥赶杀着,连家都不顾,迁都逃跑的。

  但是,就眼下这种情形来说,颉利十几万大军就在武功,一日之内就能兵临长安城下。这封德彝所说的这个建议,虽然从情感上无法接受,但是从客观上讲,却是最正确的。

  这时候,李世民当即怒哼一声,眼神甚是决绝。

  “哼!朕继承大统还不到一年,就逃离长安。”

  “那天下人,历史后人会怎么看朕?”

  这时候,封德彝继续苦劝,“皇上!”

  “咱们这三万人能抵挡的住颉利的十几万大军吗?”

  “能受得住这久经战乱,破败不堪的城垣吗?”

  “如果敌军合围,皇上身陷绝境,那大唐将万劫不复啊!”

  “如果退出长安,就可暂避强敌。”

  “只要皇上在,大唐就在,丢弃的长安和失去的疆土,都可以夺回来的呀!”

  李世民此时目光冷冽的扫过了众人一眼,“退出长安,就可以避开强敌吗?”

  “你们错了!”

  “留在长安,朕面对的只是颉利一个敌人。”

  “可是退出长安,天下人,历史后人,就会认为朕是个连上天都不认可的无能的丧国之君!”

  “人心逆转,四面楚歌,那朕才叫真陷入到了绝境!”

  “朕这个皇帝兵马不多,粮草也少的可怜,可唯就这拼死一战的铮铮骨气,朕有的是!”

  “朕就坐守在这长安,与朕的大唐百姓一起,留下与那颉利死战,哪也不去。”

  听着李世民这慷慨激昂之话语,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侯君集、秦叔宝等重臣,尽皆跪倒,表示愿追随圣上,与大唐共存亡!

  这时候,看着在场群臣重新又有了士气,李世民才略微放下些心来。

  然后这一夜,李世民与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共同商讨了一整夜军情。

  眼下,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只能是先把周边各州县所有的哪怕有点力气的男人全部征调过来。

  不分昼夜加固城池,多多准备守城用的滚木礌石。

  这一次,颉利从陇西小道偷袭而来,十几万大军没有多少粮草。

  只要长安城能坚守上七八天的功夫,颉利军中无粮,其兵自退。

  在熬了一夜,疲惫不堪的回到寝宫之后,李世民也将这个极坏的消息告诉给了长孙皇后。

  “唉,如今一看,咱们这里的长安城,竟比幽州的处境还要危险啊。”

  “李秋没能及时归来,倒也算是躲过了一劫啊!”

  “还有那北平郡王,在那份紧急军情上说的没错。”

  “这一次突厥大军异动,必有蹊跷。”

  “没想到,他们这一次竟然是直接奔着朕来的。”

  “还是朕,大意了啊!”

  听着李世民的话,长孙皇后眼中同样露出了愁苦之色。

  心中为自己的丈夫,为这长安城的百姓,为这整个大唐国祚而忧虑。

  同时,一想到即将发生的最坏的可能,她的心中又是不禁想起来的李秋。

  她从小就跟着李世民一起,经过了太多的血雨腥风。

  她不怕死。

  可是现在,如果她走了,又留下了秋儿那个可怜的孩子,同自己的亲生父母再一次的擦肩而过。

  他甚至是都还不知道,他也是有娘亲的,这天底下还有一个视他如命,疼爱他的娘亲。

  他连娘,都还没叫过自己一声呢……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