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5 那个曾支配过我们恐惧的华夏本科生又要来?_科技之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理论极为先进,就一定会被现实世界所接受。

  但在做理论研究又有一点好,因为真的做出颠覆性成果,立刻会成为学术界最闪耀的那颗星星,名誉、利益接憧而来,哪怕是在遥远的未来,这些理论才会被科学家们应用到现实,那么未来所有这些应用层面的成果都绕不过这位理论突破者的名字。

  比如牛顿、比如爱因斯坦、比如玻尔兹曼……

  尤其是玻尔兹曼,虽然因为提出的理论不被当时的世界所理解,最终选择了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所有研究热力学跟统计物理的科学家们都绕不过这个名字。

  这就是做理论学家的两条路了,要么就流芳百世,以其名字命名的定理、公式、猜想,永远影响这个世界,要么一辈子默默无闻,百年后大概就跟普通人一样,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无人记得。

  显然前者的数量是极其稀少的,人类数千年文明史,能被一直记得的理论先驱者,不过寥寥数百人。且绝大多数还只在特定学术圈内留名。

  比如曾经英国著名的科学家道尔顿,大概除了物化生专业的学子们,很少人还会记得他就是学界公认的科学原子论之父。

  而此时之所以让约翰·威尔逊如此痴迷的泡在他的办公室里,就是因为他发现一个极有可能被后世所牢记的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湍流算法的成功已经让宁为在计算机算法界拥有了一席之地,但在约翰·威尔逊看来,湍流算法跟这篇论文相比并不算什么,哪怕这一算法已经被证明了能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而这篇论文什么时候能带来经济效益还未可知。

  原因很简单,在约翰·威尔逊看来评价世界科学界理论学家一生研究成果的对科学贡献度其实也是有标准的,这一标准跟即时的经济效益无关,那是搞应用的家伙们才会关心的事情!

  对于理论学家而言,其贡献评判标准永远应该排在最第一位的就是奠基性贡献,也就是宁为所说的开宗立派。

  因为开创性的理论一旦被业界接受,就会有成百上千的科学家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去做推进工作,而这所有成果都是在奠基人提出的理论基础上的。

  从宁为的论文中,他看到了一个计算机理论学界细化分支奠基的潜质,甚至如果有一天这些理论性的成果开始在现实中真正开始应用,宁为也将成为这个世纪最重要的计算机理论学家,最多在后面加个之一。

  更可怕的是,宁为今年才22岁,远远没有到一位受人尊敬的计算机理论学家出成果的巅峰时期,换而言之,他还有足够的时间在无数对该领域感兴趣的科学家帮助下,去丰满构全他的理论。

  让所有研究大数据的理论学家,都能对大数据有一个全新的更为直观的认识。

  对于同样研究计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