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四章 自有变化_唐朝工科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家大族,典型就是卢氏、崔氏,实际上真正血本无归的,还是中低层小农、小地主、小城市民。

  只是包装得很好,一般人看不出来。

  而且张大象算是有良心的,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内,很多失地农民,以“游侠儿”的名义,或者“民团”的身份,进入李淳风的辖区之后,是可以转型为小地主甚至是小农场主的。

  只是通常这样的小地主、小农场主,都是某个大农庄的一部分,属于参股联营的性质。

  关西老世族吃相就难看得多,主要还是关陇土地产出本来就不行,加上连年鼓励生产,原本就有大量贞观一零后诞生,他们也是需要就业岗位的。

  可原本应该足够的农业岗位,在关西远远不足,就不得不外出讨生活,整个丝路上,就充斥着大量关西口音的少年。这些个少年,或许被骗,或许被诓,总之,都通过丝路,在且末分道扬镳。

  南下过勃律山口,然后进入了李淳风的管理范围。

  在空白圣旨的照耀下,这些个被关陇军头之家蒙骗的倒霉蛋,就会大量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当然了,可能还有性命。

  卖命换来的,可能就是一百亩左右的土地。

  同样都是卖命,府兵之家好歹还能混个三百亩左右!

  可就算不甘心,相较在国内一分地都没有,这种没有官方背书的土地,还是很有吸引力。

  因为李淳风是用“太昊天子”的名义,给予了新土地的合法所有权。

  得到土地之后,这些少年没有农具、种子、牲口,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凭借唐人的身份,直接突破下限,去威逼利诱坑蒙拐骗土著,以获得廉价劳力,实际上这是最高效最合算的;二是继续给人打工,不是李淳风就是原先的关西老乡,然后攒钱够了,再老老实实干活。

  整个过程中,一旦出现伤亡,土地自然又成了无主之地……

  若非皇唐天朝缺少人口,严格控制人口流失的情况,关陇军头之家,可能会做得更加狠辣更加隐蔽。

  好在“天竺地”的竞争对手不少,一旦落人口实,对他们也不利,所以贞观一零后的日子,总算比老前辈强得多。

  “凡事总有高低比较,这‘天竺地’总不乏有成功之辈吧。”

  已经大为意动的李震,追问着张大象。

  回忆了一下之后,张大象对李震道:“此间成功,指的甚么?”

  “开枝散叶,家有余财。”

  “有,还不少。”

  张大象点点头,“凡入‘天竺地’之少年,大多都在敦煌宫登记造册,自是受朝廷约束。故中国鼓励生产之奖励,‘天竺地’之少年,亦可享受。”

  “噢?如此说来,是因为生儿育女甚多?”

  “这他娘的下得去屌?”

  “……”

  “……”

  吐槽归吐槽,但日子不能因为吐槽就不过。

  张大象翻了个白眼,抬手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