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七章 谋生_唐朝工科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苏烈应该返回河北老家热闹热闹,只是现在上番洛阳,也就没有那个条件。

  就算是做寿,也是军中袍泽一起在京城庆贺一下。

  “原本是想回乡,眼下却是无甚机缘。”

  皇帝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嗝屁,关键时期根本不可能让他随随便便就离开岗位。

  “那就在京城中热闹热闹,‘女儿国’摆宴好了。”

  “去个搓背的地方热闹个甚么。”

  苏烈笑着说道。

  “如今‘女儿国’是个勋贵去处,有类长安‘五庄观’,旁地去了,也没甚意思。”

  “那便约个辰光,叫上弟兄们。”

  “好,那下走这几日,就去联络。”

  话音刚落,却听屋外有人喊道:“郎君,外间有武汉来的访客,说是江汉观察使府的。”

  “噢?快快有请。”

  苏烈言罢,对萧嗣业道,“少待再走,也好认识认识武汉人。”

  “好。”

  其实萧嗣业没少跟武汉人打交道,襄州那边每年都有武汉官僚过来狂喷萧氏姻亲之家。

  主要还是因为每年长江汛期,豪门都是只管自己的地盘,然后下游公安县,就成了泄洪的地方。每年都有公安县的百姓实在是受不了了,拖家带口跑去武汉讨生活。

  搞得现在公安县每年想要凑个一军队伍来抗洪,都征不了足额的壮丁。

  武汉人找上门骂娘,萧氏五服九族,根本半个屁都不敢放。

  因为武汉人有理有据,也不跟你将什么礼仪道德,士大夫的礼仪关他们屁事,武汉人只管人命,人命关天!

  这十几二十年下来,武汉治下百姓最有名的特色,都是“善斗”,哪怕出门在外闯荡,这是全国为数不多敢于跟官吏争一争“道理”的苍头黔首。尽管这种人哪怕在武汉也是少数,可万里挑一,也有一两百个“狠角色”。

  久而久之,多有外乡人特意寻武汉人去打官司,却又不是帮忙做讼棍,而是颇有点“上古之风”,很是朴素的“锄强扶弱”。

  而武汉官方也大多会给这些出门闯荡的“狠角色”背书,官面上的事情,谁也别想用“官威”来吓退百姓。官对官平衡之后,剩下的,就是道理碰撞道理,谁有道理谁嗓门大,多少让不少临近武汉地区的州县很是恼火,却又无可奈何。

  毕竟,不能靠“官威”来治理“刁民”,是很难通过律令来拉偏架的,谁叫武汉还有孙伏伽这个奇葩呢?

  各地官吏,想要考绩想要升迁,各项指标要有明显进步,离开武汉就是死路一条。只说“劝课农桑”,如果多出来的粮食不能外销,那种地种来干什么?朝廷现在是皇粮积累太多,已经多到可以在局部地区当饲料的地步。

  敦煌宫甚至暂停了一部分了商屯,盐业换产本虽然没有停,但粮食需求是大大降低,敦煌宫的在“河中地”,已经有了一块产量还不错的小麦种植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