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七章 无穷无尽_唐朝工科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能给杂兵、民兵、仆从兵用,所以很多民间武装,就不得不寻找购买武器装备的渠道。

  和辽东作战不同,因为“扶桑地”地理上极为割裂,这就使得很多民间武装在占领一块地区十几个月后,居然被当地人当作“领主”来看待。只是这种“领主”毫无疑问是没有法律依据的,皇唐朝廷不认,那就是个屁。

  好在东海宣政院给了迂回的方法,效仿信度河故知,大量民间武装在金主的支持下,以某某社某某号的护卫名义,来保护某某社某某号的财产。

  这个财产所有权是可以确认的,因为掏了钱,一共两份,一份是朝鲜道行军总管府,这是劳军的心意;一份是东海宣政院,这是对母国的敬爱……

  只是问题来了,尽管财产所有权可以确认,但也只是在当地,东海宣政院还无法代表中央政府。在“中国”,这些土地财产的所有权,还是模棱两可。于是乎,今天一家民间武装抢占了一个山谷,明天另外一家实力更强的,也能抢过去。

  一来一去,武器装备的消耗量剧增,对武器装备的需求,也就不仅仅是原先的水准。往往唐军前锋打了一块地连成一片,那些边角料谷地,就是民间武装的争夺场所。为了占据地盘,民间武装不但雇佣扶余人、新罗人,甚至连倭地土著也会雇佣。

  对山岭之间的倭人部落而言,给谁卖命不是卖命?只要有口饭吃,刀口舔血根本不是问题。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非常荒诞的一幕,唐军赶鸭子一样击溃各个扶桑小朝廷的抵抗武装。完事儿之后,就在一旁看“大片”。

  因为民间武装打起来的规模、力度,远比唐军赶鸭子要强得多。

  甚至两支民间武装抢地盘的时候,双方会动用骑兵五百以上,披甲士最少一百,持矛仗剑者最少五百,其余仆从杂兵雇佣兵数量二三千。

  整个过程,唐军就是看戏。

  参演这场荒诞大戏的几路“巨头”中,“崔-窦”联盟算一个,不但有钢铁制品,还有相当不错的甲具,还有马匹和粮食。

  而石城钢铁厂同样是其中一路“巨头”,同样也有丰富的钢铁制品,甲具供应完朝鲜行军总管府之后,同样还能有次品流入市场。

  至于马匹,早年在朝鲜道肆虐的突厥马贼,就是石城钢铁厂的重要盟友。

  除了这两家之外,还有登莱、黑齿国、杭州、扬州等等权贵豪商势力,大多都是不缺武器装备,但因为投入资源有限,远没有“崔-窦”联盟和石城钢铁厂来的规模庞大。

  最激烈的时候,围绕还未探明的金银矿,双方投入飞凫箭总量二十万支以上,各类骑乘类牲口两千以上,管制甲具一百以上,普通甲具六百以上,横刀一千多把,招募各类雇佣兵总数破万。

  规模之大,在“扶桑地”已经可以完成灭国之战。

  要不是牛进达知道双方底细,绝对会下令唐军干掉双方。实在是这两家的威胁,比扶桑小朝廷还要大得多。

  打出火气来的双方,为了争夺矿产等各种资源,已经根本停不下来。投入这么大,如果金银矿拿不到,那就是真的血亏。

  不过海外打归打,国内依旧是和和气气,双方金主后台仿佛就不知道这个事情一样。哪怕是谈判,也是不紧不慢和风细雨的,时不时还在京城半个碰头会,喝喝酒听听戏,谈谈停停,停停谈谈,总之,仿佛这太平盛世真是美得冒泡。

  只不过总归是要有一个结果,双方都是不断地找“援兵”,找到苏州来,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陆飞白就是说客中的一个。

  “操之。”

  “师兄,怎么风尘仆仆的?”

  “石城和徐州在‘扶桑地’的争斗,操之听说了没有?”

  “听说了。”

  微微点头,老张也是感慨,“这哪里是甚么争斗,这就是打仗啊。两家谁也不缺钱粮兵器,也不缺兵员马匹。”

  哪里是两个钢铁厂或者什么权贵,分明就是两家军火商,谁都有用不完的武器装备。飞凫箭二十万支……用在倭地。

  自牛进达主持征讨事宜以来,飞凫箭都没射出去二十万支。

  唐军没做到的,两家军火商,他们做到了。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