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三章 西游记_唐朝工科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能一二年都不得消停,所以还是走丝路更加稳妥。”

  熬夜的幕僚们也是头疼,李淳风那里的事情他们知道,但不少新来的幕僚,是今晚上才知道李淳风那里的补给渠道,走的是武汉。哪怕是敦煌宫调拨物资,武汉这里随后就要给敦煌宫补上,反应在敦煌宫和民部的账面上,这些出入都有迹可循。

  要是没有张德从中协调,别指望敦煌宫的人能给武汉面子,对敦煌宫的阴阳人烂屁股来说,他们吃的皇粮,当的是钦差,武汉佬算个鸡儿……反正他们也没鸡儿。

  但有了张德就不一样,郭孝恪、程处弼、欧武等等文武内外巨宦,都是要和张德打交道的。

  这也是为什么西域、河中、天竺只要有大动作,万里之外的武汉,就要跟京城的相公们一样要加班。

  而且因为信号机的存在,原本一到三个月的信息传递速度,压缩到了十天以内,通讯频率效率上去之后,加班次数也随之而增加。

  贞观朝官吏数量已经远远超过汉朝,这也是其中之一的缘由。

  尽管全国总人口堪堪三千万,实在是寒酸无比。

  “那就走陆路罢!”

  老张揉了揉太阳穴,走陆路又要协调各单位,他不但要写信到东海宣政院,还要写信给沧州诸县以及天津、登莱诸港,然后还要联系东风船团以及淮扬甚至是苏杭的商帮。

  除此之外,还要沟通中央,从中央拿到批复,免得横生枝节,万一碰上愣头青的御史大夫要狂喷,随便勾一个“意图谋反”,那又是让大家一起尴尬。

  “旧年运输巨鲲骨骸的马队已经解散,如今河北山东没有马队有这样的经验,要是重组,还得从长安找人。”

  “这个简单,老夫会跟怀远郡王通气,在河西还有一支轮休驼队,都是有经验的。”

  斩龙台不是说修起来就完事儿,把鲸鱼骨头搭建成“龙骨”,这还是个技术活儿,一般金铁工匠还真玩不了。

  而重组接骨之后,斩龙台最大的费用还没有产生,最大的费用其实是保养费用。

  李淳风这个神棍最早搞的斩龙台已经盖了大殿,典型的中式建筑,可横贯大陆去对比,中式建筑的费用是最高的。整个太极宫如果换作石头城堡的样式,总成本大概只有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

  因为起了一个坏头,后续的斩龙台庙宇大殿,显然还是中式建筑,在北天竺这种环境下,对营造大匠是个极大考验,可想而知,没有中国内部支持,最终结果,要么玩蛋,要么玩泥巴……

  “这臭道士是给我们出难题啊。”

  喝着咖啡和浓茶,张德又对加班的佐官、幕僚们问道,“那份《天竺诸矿考》呢?就是玄奘法师那个版本的。”

  “跟《天竺瘟疫现状》放在一起了啊。”

  “那我找找。”

  张德在办公桌上翻了翻,终于找到了一叠文件,翻开之后,就是天竺现在的疫病调查报告,见闻录的形式,倒是不怎么系统。

  这份报告是为了给南海和西域发警报的,对武汉来说,没有太大意义。

  真正有用的,还是玄奘的这份《天竺诸矿考》,尤其是贵金属的分布状况,可以说是第一手资料,而且极其详尽。

  笈多王朝复生,王朝之主也不可能掌握这样的资料,因为玄奘的地位实在是太过特殊,基本上任何一个天竺邦国都视他为上宾,一个大学者随便跟土王土公聊聊,就能套出许多情报,然后汇总。

  天竺土人自己都是盲人摸象,但玄奘却是居高临下总揽全局。

  而《天竺诸矿考》下面,其实还有一份报告,只是这份报告实在是丢人,一旦泄露出去,整个佛门怕是都要震荡。

  因为对佛门来说,这份报告有点惊悚。

  它叫《天竺神庙古迹考》,凡千人以上供奉的神庙,绝大多数都有收录,除此之外,在信度河两岸以及东天竺诸地,都找到了一些古文明的遗迹,这些因为各种灾难而毁灭的遗迹中,时有唐朝冒险家发现黄金。

  引爆神庙古迹探寻热的事件,源自一个江南剑士在东天竺,也就是故高达国境内的一处破败神庙中,找到了黄金整整两百斤!

  “这西游记啊,怕不是要改成西游盗墓笔记……”

  老张一声叹息,再一次无力地吐槽着。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