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一章 秋战_唐朝工科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反而恬然一笑:“如此说来,予倒是幸运的多。”

  “嗯?”

  张德一愣,“怎地这般说?”

  “有阿郎在,想来予也是太平无事的。”

  “谁有事,丽质也不会有事。天生丽质嘛。”

  伸手轻轻地划过李丽质的发丝,张德也是露出了一个笑容。不管胜败,李丽质都有人护着她,大约她口中的幸运,便是如此吧。

  老张内心感慨一声:真是个聪明的女人。

  和李丽质那种略带俏皮的温柔不同,在旋涡中挣扎的其余狗窝女人们,大概是没有这样温柔的机会。

  每个人都被各自的家族裹挟着向前,逼不得已,身不由己,又在感情和利益之间来回地徘徊,时而松懈,时而紧绷,难以有一刻的自由。

  返回长安的“忠义社”骨干,陆续在吊唁拜祭过杜如晦之后,便又回转地方。除了亲自下场进奏院之辈,已经鲜有人还会前来长安。

  秋收前后的长安城,充斥着极为热烈的气氛,不为秋收,而为秋战。

  “今天甚么价!”

  “涨一文!”

  “有多少?”

  “襄阳米有十万石,咸阳糜子有五万石。”

  “包马队甚么价?”

  “再加三文。”

  “茶肆里详谈?”

  “请。”

  “请。”

  粮行的大宗交易越来越频繁,长安城外的马队驼队也是一天一个价,或许有涨跌,但总体都在涨。

  门路广的商号早早地在敦煌拿到了官凭文书,至于能赚多少,全看自己本事。此时的西军,一支骑军的消耗,抵得上五六支北军骑兵。但要说战力,程处弼麾下骑军能干挺北军十倍人马。

  除了粮行,毛皮行同样都是大宗交易,河中作战,入秋就要开始准备御寒。尽管西军有自己的辎重老兵和工程队,但三万民夫的保护业务,不可能面面俱到。除了毛皮之外,棉布行、毛布行同样如此,长安城内各大行会的一次交易可能只是数字。

  但是隔了几天,驼队马队就会满载着物资,前往敦煌。

  而实际上,这些物资并不会发往碛西,真正发往碛西的物资,早在前年就已经囤积在了敦煌宫。

  新到的物资,不过是为了填补库房。

  和弘文阁不同,进奏院几乎全体院士都期望着西军大打特打。从帝国统治者的角度来看,追求那些毫无价值的土地,还要安排驻军,还要消耗粮食,这是极为亏本的事情。但对进奏院院士们的金主而言,唐朝的威严扩散的越远,他们就越能从中攫取丰厚的利润。

  反正……仗不是他们去打的。

  而为了榨干最后一点利润,进奏院内鼓吹“大唐万胜”之辈不知凡几。虽说只是很粗糙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但它确实开始运转着为其鼓吹之辈谋利。

  原本朴素的“自豪感”,被进奏院院士的金主们涂抹了一层泛着血腥气的铜臭味。

  看着复活的《长安日报》上不断有新晋的进奏院院士发表文章,说什么“拯救河中百姓于倒悬”,老张内心毫无波动,甚至还有点想笑。

  “打吧,打着打着,总归有不打的时候。”

  将手中的信纸扔到了炉子中烧了干净,看着飞舞的灰烬烟尘,张德神情很是平静。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