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章 心态_唐朝工科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财富累积的效率,比国内种地强了何止十倍二十倍。

  国内种地,你特么还要担心税赋担心农户不好好伺候。在国外,不好好干活……洒掉,统统洒掉。

  剩下来那些好好干活的,那都是好牲口,一只能卖不少钱呢。一匹突厥敦马才几个钱?现在连八贯都不要。一个好好干活的人形牲口,那都是五十贯一百贯的喊价。

  腰缠万贯不算本事,庄园里塞五百奴工,你就是大哥!

  甭管是不是啥软弱性还是猥琐性,总之,东南沿海的土豪,但凡发了大财的,头一回没有想着“衣锦还乡”。

  因为实在是太他妈赚了……真不想让人知道。

  风险是有,可当老板的难不成还去海上漂?抱住了三大“真理”的真·大腿,所有海贼都是弟弟。

  经年累月下来,扬子江两岸大部分达标的“寒门”,在千里石塘一路向南再向西的掠夺中,其累积远超五代人十代人的努力。因为,他们掠夺的,恰好就是那些番邦小国五代人十代人的棺材本。

  而现在,朝廷特么的要去北天竺浪了……

  当然了,朝廷没说要去浪。是京城那帮狗娘养的要去浪,把朝廷给拉下水了。

  连侯君集这么下贱的老牌勋贵,祖传的侯氏招牌,在西天竺弄了俩小邦当产业,也是低调的不行,生怕被同行知道。其中厉害,谁能比侯君集感触更深?

  “现在兵部也要办学,想来也是侯尚书早做谋划。”

  “‘葱口’用兵,有一二千就能轻松进入天竺。加上勃律山口,只要驼队、牛队、马队不缺,粮秣还是能供应上的,只要站稳脚跟,出二三百庄园不成问题。”

  “甚么二三百庄园,李道长在北天竺早就盖了个乌堡,西军‘剿匪’过去的时候,能藏兵一千二,不算辅兵辎重。放天竺,已经算是一国。”

  胜兵一千二,扔天竺土王里面,都算是中等偏上。因为天竺传统并没有像中原那样“编户”,为中国认可的“建制”,并没有存在过。它更像是乱七八糟凑一块的“会盟”,而盟主就是天竺共主。

  但大小土王土公,没有一千也有八百,正经服帖戒日王朝的,能有一成就算了不得了。大部分时候,就是上缴一点“保护费”就算完事儿。

  这就出现一个很微妙的情况,唐军虽然当时“剿匪”就扔了一千多,实际战斗人员也就是两个加强团,大概六百人左右。但居然就出现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现象,然后导致了“威震天竺”。

  若非李道长赶紧叫停,怕不是分崩离析的天竺,就要在这种外力的威胁下,再一次抱团“统一”。

  最后“剿匪”的西军捞了点好处就走了,只等一个合适的机会,一次把天竺有生力量全部打死。

  这次很微妙的“剿匪”,并非没有导致天竺有识之士产生危机感,但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