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六章 使辽_辅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微服私访,有事没事,给百姓伸伸冤,脚踩贪官,装装比,难道也不香吗?

  何苦把脑袋掉在腰带上,去趟辽地,弄得和家人分别,奔波劳累。

  但赵官家的话天大地大,他还真不能拒绝,而之的真实目的,李贤也能猜到,就是为了让他在出使辽国后,可以光明正大的再升升官。

  “唉~”迎着秋风,李贤幽幽一叹。

  得听萧屈烈的问话,他拉着缰绳亦停在城外,望向旱地之上,忙碌的官吏百姓和驻军。

  “萧将军能够由此疑惑,是还不了解大宋的基本国情。如之面前,尤其远离东京这等偏僻的官吏,数十年来,其实多是久考不中的士子来担任。

  我朝皇帝特开了条例,那就是这些想中进士,但因为很多原因,卡在了省试之后的这群人,可以通过于官学任教,然后于贫困乡邑的磨砺,做出政绩,后经过尚书省的负责官吏,检查合格,就可以赐予进士身份。

  我朝皇帝初颁布了这个命令,便收到了奇效,及至当下,就算是一些混日子的官吏,在这群士子的带领下,也变得勤政起来,如萧将军所见般。”

  留给萧屈烈思考的时间,李贤又望向前方拿着锄头忙碌的大宋将士:“此中将士缘何也参与其中,是不是没有恪守自己的守卫职责?其实也不是,这在我们大宋,于近些年来,流传出一个词语,名叫‘军民融合’。

  萧将军当听过戍边之事,这其实是我大宋将戍边的延续,只是将士们把帮助的对象,变成了普通民众。

  由此也印证了一句话,大宋的将士们,是从百姓中来的,最终也回到了百姓中去。”

  萧屈烈摇了摇头,嘴里有些苦涩:“大宋的模式很好,可是并不适合我大辽。我大辽多部落,虽然先帝极力融合,也初见成效,但无奈先帝驾崩了,如今又恢复到了散乱的结局……”

  似是察觉到自己透露了太多的辽国内部情况,萧屈烈忙的停下了话语,然后一甩缰绳,望向范阳城,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城池:“资政殿学士,我们还是敢在今日日落之前,看能不能到流沙乡吧,过了流沙,良乡就不远了。”

  两日后,一行人到了顺州。

  自宋辽新的盟约协议生效开始,整个南京道的残余辽军,便开始在宋军的监督下,完成回防守撤离,其中大部分是沿着昌平方向,撤进大同府,再同西夏作战。

  解决了大宋这个麻烦,按照中京的目标,那就是在来年之前,要把在辽国西部活跃的西夏人和回鹘人,全数赶回去。

  只是在李贤看来,这些事显然不可能。

  被西夏人吞并的辽国土地,西夏人定是有了全然的计较,自不会拱手送回。辽军又和宋军激战数月,此番再战,已是疲惫至极,再和锐气十足的西夏兵作战,胜算并不大,尤其还是处在辽国的内部矛盾巨大的情况之下。

  遥遥北望,特殊的情况,特殊的事件下,辽国这个猛虎一朝崩溃,还真让人唏嘘,这也给大宋提了醒。

  于顺州的一日,李贤见到了寇准。

  曾经的师生,商谈了半夜。

  辽国将燕云之地归还大宋,后面的重点便是北方防务建设,李贤向寇准推荐了一个人,范仲淹。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