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一章 守旧的悖逆者_革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六年,征丈夫一万,修道路于巴蜀。

  巴蜀之地,山路崎岖,多有虫蛇瘴气,进出皆是不易之事。

  这种不易,体现在具体的事务上,便是运送物资难度大,政令传达不便,以及中央对于地方的掌控程度不足。

  别的事情,嬴政是可以忍受的,但唯独,唯独掌控程度差这一条他是绝对无法容忍的。

  所以这一点需要改变。

  而改变的方法就是修路。

  一旦道路修好,那么嬴政的意志便可以像在咸阳一样,畅行无阻。

  在刻意的传播之下,这消息很快传遍天下。

  李斯实际上并不觉得这个时候修路有什么太重大的战略意义,不过他只是观望。

  因为猜不透、看不懂的事情太多,所以对于这件事情,他同样不发表任何意见。

  在寄给荀况的信中,李斯只将自己所经行所遭遇讲明。

  荀况,或者说,不只是荀况。

  荀况门下的弟子,对于秦国这个国家,都是有很大的好感的。

  儒家讲求“礼”,而这所谓的“礼”,也没有那么高大上,就是一点旧时代里贵族们才需要遵守的一些守则。

  这样的守则既规定了贵族的日常行为规范,又为社会秩序圈定了变动范围,将阶级锁死,保证贵族永远是贵族,贱人永远是贱人。

  而这样的讲求,在一定意义上,其实就是更加简陋的“法”的追求。

  荀况此人,有过游学经历,与人辩经极多,持剑与人讲理的经验也十分丰富,加上早年间没有名气的时候,自费游学,日子比较清贫,所以招收学生不少,有很多,是齐国、楚国的有钱却出身极低,想要谋求一定社会地位的商贾子弟。

  在这样的处境之下,荀况的个人学问精进与他的思想转变其实已经很悖离儒家。

  这种悖离,不是完全的扬弃,而是在儒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荀况是承认“礼”应该改变的。

  他觉得以前的世道里,“礼”或许有可以指导社会生产和人类世界运行的能力,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进步,“礼”这玩意儿,已经没有那么好用了。

  所以荀况的看法是——“礼”应该进化,应该成长。

  也就是,过去只需要贵族遵守“礼”,社会就能稳定运行,而现在,则需要让贵族、贱人、庶人、野人全部都守新的“礼”。

  唯有所有人都遵守这新的“礼”,社会才能像前人们杜撰出来的“三皇五帝”“文王摄政”时期那样继续平稳运行和发展。

  而这个新的“礼”,就叫做,律法。

  荀况的这个想法,以及他的各种言辞,大家其实不知道对不对,但是儒家自己内部自有一套评判的标准——与前人的要求是否相同。

  儒家前人们所追求的,是克己复“礼”。

  什么道德,什么仁义,什么宽恕,在克己复“礼”面前,都要靠边稍稍。

  道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