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33章 陈衡_革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数额是多少呢?

  这一笔如此数额的钱粮、器具,需要覆盖的面是多广?需要对应的需要这些东西的人是多少?

  县令们、农会会长们打算如何使用这些钱粮器具?

  具体是由谁人来使用这批钱粮器具?

  使用的过程之中,损耗是如何计算的?

  运送的过程之中,损耗是如何计算的?

  一点一点,看着都是非常小的问题。

  可是问题实在的多。

  如果负责这些问题的人比较多,那么问题还可以翻一倍、翻两倍的多。

  如今,即和石神掌握了农会快一年。

  他们自然是希望能够完成秦王政的嘱托,给这一县的百姓以好日子过的。

  可是给他们好日子过,需要的是大家所有人的努力,而不是他们这十几个人的努力。

  要让所有人努力,就必须给大家以粮食、钱财、甚至许诺。

  问题就在于,钱财是在别人的掌握之中的。

  而且即便是发下来了钱,一堆金子放在那里,底层人民也是不认得。

  他们可以认以物易物、可以认秦半两。

  但唯独不认金子。

  于是金子没有用。

  可是身为农会的管理者,即和石神在经历了初期的慌乱之后很快就意识到,自己不能带头以物易物。

  否则的话,农会的信誉便会受到极大打击。

  连带着,秦王政的威严都会被人们视作无物。

  这对于他们展开工作是不利的。

  于是他们只能想办法绕过钱财。

  而绕过钱财,就必须要有另外一套计算贡献的办法。

  如今他们是没有的,所以很多时候,人们对于他们有着意见。

  他们对于这些事情,都是心里有数。

  却,无法解决。

  能力有限吧。

  现在他们衡量一切,使人们知道优劣的办法,就是分配农具。

  贡献大的,分配好一些的铁制农具。

  贡献小一些的,分配差一等的维修过的铁制农具。

  再次的,则是石头、骨头、木头的农具。

  这样的劣等农具使用困难,而且十分费力,不仅耽误生产,还累人,没有谁人愿意用这些。

  所以这些东西对于人们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一定的打击。

  不过问题不大。

  伴随着即和石神、去疾等人一同来到县中的,是新式的纳税法。

  这样的纳税法子,不再是强调个体户的生产,而是针对于“农会”这个整体。

  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促进大家协作生产的。

  于是在组织生产的形式之中,人们多了一种生产工具共享的办法。

  而且劳动的对象由自己家的田地,变做了集体分配下来的任务。

  所以广义来看,基本的生产活动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但,县令那边扣着工具不发放,到底还是有一些影响的。

  这影响便是,农会的人们完成工作会比较晚,时间上,也赶不及进行太多的开荒活动。

  与此相反的神,县令和农会会长周决两人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