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零九章 第九识.无垢之体_绝品透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他死了,魔域成为了无主之物。再后来,这魔域几经易主,吞噬历代主人的记忆,产生了本我的意识,也就是现在的魔王。”

  灵台即是精神领域,张均听说后很吃惊,说:“这么说,你们密宗世代相传的精神领域也会产生本我意识?”

  “不会。”耶罗摇头,“那已是极高深的佛法,若真的诞生了意识,那便是法,是道,是你们的元始天尊,是我们的阿弥托佛。”

  张均若有所思,然后问:“你将怎样镇压这尊魔王?”

  “我会降临那片魔土,以灵台佛土镇压,最多可镇压他三年。”耶罗说,“三年之内,你要找到解决的办法。”

  说到这,他笑道:“这小姑娘是千年一出的‘无垢体’,先天开启了第九识,若能得道,一步便可成佛。”

  张均大吃一惊,他曾与众高僧谈论佛法,知道佛门中人认为,人除了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之外,还有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和第九阿摩罗识。

  第七识、第八识、第九识,都是深层次的识能,它并不像前六识那样具体,而是抽象的东西。

  中土佛门的唯识宗,认为宇宙万物的根本在于识,是识演化出了宇宙万物,识是万法之源,万物之始。

  修行有成的人,可以把“识”转为“智”,从而达到彼岸,获取大自在。前五识,即眼、耳、鼻、舌、身五识,能转变成为成所作智。

  这个“智”听起来很是拗口,解释起来就是五识所得的智,且此智必有成就,自证化他两利应作的意思。

  其实就是道家所说的圆觉中的觉我,以张均为例。他通guò实现自我价值而自证证我,并在此过程中方便了他人,成全了自己,这是两利的事情。而他的所作所为,都来源于五识对外界信息的反馈,称为成所作智。

  第六识称作意识,它是前五识的综合,喜顺厌逆。若得道,这一识可以转为妙观察智。

  妙观察智,就是道门的“觉他”。妙观察的意思就是能够看透诸法本质,并且能够把这种本质告sù其他的人,让他们也能分别事物的本质,让他们在修行上不转退。相比觉我,这一层次更进一步,有普度众生的胸怀。

  当年张均一入圆觉就拥有开启了意识,待到“觉他”之时,他的意识其实已经化作了“妙观察智”。

  不过佛门的修法不同,却是从本源上入手。佛门认为前八识的转变,都要依托于第九识,也就是阿摩罗识,也称清净识,无垢识。

  盖因第七识是对前六识的喜恶取舍,即对于喜爱的贪恋,对于厌恶的嗔恨,因此它又称分别识。佛门修士想要把前六识转化为智,就必须先转化第七识。

  第七识上是第八识,称阿赖耶识。这一识是贪和嗔的记忆,也就是佛门所谓的“业”,因为它藏了业,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