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章 安史之乱_唐朝那些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时宫中盛行一种类似现在掷色子的赌博性质的游戏。嗜赌成性的杨钊对于赌博再熟悉不过了,不过此时他还没有资格参与游戏,而是负责记账,每一次谁赢了,谁输了多少。

  李隆基查看杨钊记录的账本竟然分毫不差,顿时发觉他的财经才能。在领导身边呆久了,“优点是特点,缺点是优点”。

  李隆基堪称一位出色的职业规划师。他让杨钊在主管帝国财经事务的官员王鉷麾下担任判官。

  李隆基晚年生活日益奢侈无度,国家财政不堪重负。王鉷上任后使得国家收支状况大为改善。

  杨钊跟随王鉷步入事业的快速上升期。仅仅三年后,杨国忠便升任给事中兼御史中丞,专判度支事(专门负责财政收支事宜)。

  杨钊的外戚身份无疑为他的飞黄腾达提供了一条捷径。虽然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可是机遇往往比能力显得更加弥足珍贵,因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尽管如此,不容抹煞的是杨钊的确具有过人的政治才华。无论是杨铦还是杨锜与杨贵妃的关系都比杨钊近得多,可是两人都没有杨钊的官大。

  裙带关系只是敲门砖,而能力才是在官场上走得更远的根本因素。

  没有永恒的朋友,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远的领导,也没有永恒的下属,只有永恒的权力。

  天宝九载(公元750年),在杨钊的请求下,李隆基赐名“国忠”。此时的杨国忠一跃成为仅次于宰相的帝国高级官员。

  这一年,在吉温的鼓吹下,雄心勃勃的杨国忠开始向李林甫的权力发起挑战。

  李林甫的重要亲信御史大夫宋浑因为贪污罪而被流放于潮阳郡,而李林甫对此却无能为力。他知道羽翼渐丰的杨国忠开始夺权了!

  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杨国忠又将打击的矛头指向了自己曾经的老领导王鉷。

  深受李隆基宠爱的王鉷此时担任户部侍郎、兼御史大夫、京兆尹,还同时担任二十多项使职。

  王鉷的弟弟参与了邢縡策划的叛乱。杨国忠一口咬定王鉷肯定也参与其中。

  李隆基对于杨国忠的话半信半疑,因为深受恩宠的王鉷没有叛乱的动机。关键是王鉷亲自参与了平定邢縡叛乱的军事行动。

  犹豫不决的李隆基召集宰相商议。右相李林甫自然竭力为王鉷辩护,可是左相陈希烈却认为王鉷肯定牵涉其中。

  李隆基命陈希烈和杨国忠审理王鉷谋逆案。其实此时李隆基的心中已经有了处置王鉷的策略,而他不过是给李林甫一个下台阶。

  审判的结果可想而知。王鉷被莫须有的谋逆罪送上了黄泉路,而杨国忠无疑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京兆尹以及二十多项使职落在了杨国忠的头上。杨国忠与李林甫的争斗彻底明朗化和尖锐化。

  李林甫不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