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章 安史之乱12_唐朝那些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狡诈的安禄山自然知道其中的奥妙!

  安禄山曾经对李隆基动情地说:“臣生蕃戎,宠荣过甚,无异材可用,愿以身为陛下死。≧,”(《新唐书.逆臣上》)

  煽情三部曲:忆童年、话成长、表决心。

  我本来是社会最低层的胡人,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虽然我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可是陛下不嫌弃我,对我一再提拔重用,我也没有什么好回报陛下的,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这些动情的话语估计都连安禄山都会被自己感动,何况李隆基呢?

  一次,李隆基令安禄山参见皇太子李亨。安禄山见到太子竟然不参拜,身边的人急忙提醒:“这可是当今皇太子!”

  安禄山若无其事地说:“我不懂朝廷仪,皇太子是什么官?‘

  李隆基笑着说:‘我百岁以后要将皇位传给太子。‘

  安禄山装作若无其事地说:“微臣愚钝,只知道陛下而不知太子,真是罪该万死!”

  安禄山为什么敢说出这样的话呢?生性狡诈的他其实是在进行一项风险巨大的政治投机!

  太子要么成为新皇帝,要么成为新皇帝的牺牲品,因为虽然太子是帝国法定继承人,可是并不是每一个太子都有机会登基称帝.

  太子被废之日也就是被杀身亡之时,所以向前一步是幸福,向后一步是杀戮!与目标近在咫尺的时候往往是最危险的时候!

  唐代尤其如此!

  唐朝建国以来绝大多数太子仿佛受到政治诅咒一般难以摆脱宿命般的噩运。

  唐帝国首位太子、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建成死于弟弟秦王李世民的屠刀之下。

  虽然“玄武门之变”为唐帝国带来一位英明君主唐太宗,但由此带来的不良影响却始终挥之不去。

  李世民册立的太子李承乾企图仿效父亲发动另一场“玄武门之变”,最终却被幽禁而死。

  经过调查。李世民发觉李承乾之所以走上反叛的不归路是因为愈加强烈地感受到来自弟弟魏王李泰的政治威胁。

  呼声最高的太子继任者魏王李泰降爵为东莱郡王,而且被勒令离开京城。

  随着两个最具竞争力的皇位继承人的离去。晋王李治在舅舅长孙无忌的力推下登上太子职位。

  这场皇室风波使得心力交瘁的李世民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最终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晋王李治幸运地登基成为高宗皇帝。可是他的好运并没有带给自己的儿子们。

  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共生下四个儿子。

  长子李弘先被册立为太子,但是正值壮年的李弘却突然去世,关于他死亡的真相史学界一直众说纷纭。

  次子李贤又被册立为太子。随着他与母后武则天关系的恶化,李贤被废后赐死。

  懦弱的三子李显成为新的太子,可是两个哥哥的悲惨结局让他变得犹如惊弓之鸟。

  父亲李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