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94章 征战天下_唐朝那些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高句丽叛军就是这样的一群倒霉蛋。“乞丐中的霸主?那是什么?——还是乞丐!”——《武状元苏乞儿》经典台词乌合之众的主力?那是什么?——还是乌合之众。高句丽叛军,就是乌合之众。

  自高句丽叛军掀起反唐运动以来,前后与唐交手的所有回合,无一不败,毫无亮点。称之为“军”,真是侮辱了“军”这个名字,更是抬举了他们。当乌合之众遭遇彪悍靺鞨兵,结果可想而知了。

  史载“李谨行大破高句丽叛者于瓠泸河,俘获数千人,馀众皆奔新罗。”

  这是《资治通鉴》的记载,还不够详细,《新唐书》给予补充了:“俘馘万计”史书没有详细记载战斗的过程,那就说明战斗是没有悬念的一边倒;没有悬念的一边倒,那就说明交战双方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不是一个级别的,那就说明叛军输得很惨;输得很惨,那就说明战斗过程很利落;很利落,那就根本不值得记载于史册……得!

  这又绕回来了!自此,起于公元669年,持续了四年之久的所谓的高句丽“复国运动”彻底失败了。

  “于是平壤(高句丽)痍残不能军,相率奔新罗。凡四年乃平”——《新唐书》东夷高句丽真真正正地死亡了!李谨行完美地为高句丽拉下了历史的帷幕。

  可是,等等,李谨行没有我们看到的这么优秀,国内的史料有所隐瞒,李谨行接下来吃了败仗,而且是很多、很大的败仗!

  “文武王十三年(即公元673年)九月,……唐兵与靺鞨、契丹兵来侵北边,凡九战,我兵克之,斩首二千(百)馀级。”“唐兵溺瓠瀘、王逢二河,死者不可胜计。”这两段记载均来自国外的史料《三国史记》。

  怎么回事?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文武王十三年(即公元673年)九月。……唐兵与靺鞨、契丹兵来侵北边,凡九战,我兵克之,斩首二千(百)馀级。唐兵溺瓠瀘、王逢二河。死者不可胜计。”

  ——《三国史记》新罗本纪卷七我大概翻译一下:公元673年九月(瓠泸河之战后),高侃率唐兵、李谨行率靺鞨兵及契丹兵攻打我新罗北部边境,历经九战,我新罗击败唐军,斩首2000或者200人。搞不清楚了。然后,唐军在瓠瀘河与王逢河淹死了很多人,数都数不过来

  。

  这是一段仅存在于新罗史料的记载,国内史料如《资治通鉴》《新旧唐书》等等都没有!

  这不符合中国史官的作风,虽然中国史官在记载历史时偶尔会带有个人因素,但是基本不会隐藏败绩,最多就是对胜利多着墨一点,对失败一笔带过,而不会闭口不提,如大非川之败。中国史官不负责任。那我们就权且相信新罗的记载吧!

  虽然信,但是不能全信!要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