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南诏四大怨_大唐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秋风褭褭动高旌,

  玉帐分弓射虏营。

  已收滴博云间戍,

  更夺蓬婆雪外城。

  ————————————————————杜甫《奉和严大夫军城早秋》

  随后也不由得郑絪不服,韦皋当即说出了这四大原因。

  大历十四年西蕃勾结云南入寇蜀都,为当时李晟大败,刚刚继位的异牟寻损失尤其惨重,可西蕃却认为当时之败全由云南兵马无能所致,故而迁怒于异牟寻,虽然还保留云南王“赞普钟”(赞普弟弟)的名号,但却不允许云南使用“东帝”尊号,而改为“东日王”,由原本兄弟关系降为了臣邦,此云南一怨;

  天宝年间,云南不堪杨国忠、鲜于仲通压迫凌虐,反叛我唐,夺占出入二川的要道巂州,势力直达西川南面门户清溪关,并在此设置伪“会川都督”,然则西蕃也在此地设重兵、军镇,所需的粮秣却都由云南负担,横征暴敛,云南虽得巂州,却形同虚设,此云南二怨;

  西蕃连年出兵,多以云南蛮兵为前驱,少壮者多有战死不归,西蕃却毫不体恤,此外西蕃历次使者入云南,任意索取云南君臣财物,并掳掠大臣子弟入蕃为人质,此云南三怨;

  云南南诏本出身乌蛮蒙氏,起自洱海(现在云南省地理依旧基本保留南诏时的政治风貌,所谓的洱海便是以大理为核心,居于西,而滇池即是以昆明为核心,居于东。自唐入云南也就有两条通道,一条自巂州即如今四川西昌入洱海,称清溪路;另外条自戎州即如今西川宜宾入滇池,称石门路),如今虽吞并滇池昆川,东南则拓地至安南,而内部依旧多部落林立,对南诏多有不服,尤其以云南西北处,和西蕃相连要道剑川处(今云南丽江、中甸直至德钦一线)的浪穹、邆赕、施浪三诏(原本云南共有六诏,其他五诏和西蕃相勾结,独有蒙氏南诏奉唐为正朔,故而南诏在唐政府的支持下驱灭其他五诏,初步统一云南,这三诏背靠西蕃,继续威胁南诏)最为桀骜,与云南南诏素相对立,南诏呼其为“三浪”,赞普则册立浪穹利罗式为小王,率“浪人”与南诏为敌,由是云南深忌西蕃,为防备西蕃,将都城自大和城迁徙至阳苴咩城,此云南四怨也。

  有此四大怨恨,所以异牟寻才让清平官郑回写信给文明你,这也才有了云南重新归附我唐的局面。

  “那既然若此,我请入使云南,求异牟寻背离西蕃。”郑絪慨然说到。

  韦皋摇摇头,说如今战和情况不明,文明你无论是走清溪路还是走石门路,沿路多是西蕃和云南的兵垒,云南尚好,若是被西蕃拦截,文明你必为所害,这样我该如何对(顿一下),如何对朝廷交待呀!

  这时郑絪细细思索下,便说:“这些时间我多搜集蛮地风土地理,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