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77节 大事业(2)_回流40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没错!”

  “可,这有什么用呢?教一个也是教,教两个也是教,有什么区别?”崔秀弱弱的问道。

  “区别大了!”卢利说道:“你居住在南市、芦庄子一带,本着就近上学的原则,自然是可以在这里上学的,但是你住在劝业场、王串场、新货场等那么远的地方,那里本来有小学,你凭什么要到这里来上学呢?当然,你可以说,这里教学质量好,老师的素质好,教出来的学生成绩好。但是,别忘记,一切资源都是有限的,教师资源也是同样。你想让孩子在大兴街小学上学吗?想让他接受这里更好的资源培养吗?想让他中考的时候,考取如一中、十六中、南开这样的,在全国都算有名的好中学吗?”

  他这一连串的排比句说出来,办公室中一片安静,有老师已经逐渐明白过来了,“小小?”

  “办法有两个,第一个,就是得花钱!”

  “花钱?你的意思是说,让孩子们花钱到这里来上学?”

  “为什么不呢?我刚才说过了,教育也是一种资源,特别是好的教育,就更加是一种稀缺的资源了!全国不提,就说津门,全市有多少特别高明的老师?他们能带多少个班、教多少学生?原本应该是没有你们家孩子的份儿的,现在你非得加进来,不花钱怎么行?”

  “这怎么行?这怎么可能?九年义务教育,这是国家的政策。”教数学的郑老师怒喝道。

  卢利笑道:“郑老师,您没听明白,我说的不是咱们国家教育制度的问题,我说的是教育资源。九年义务教育,那是国家政策没错,但,教育出来的孩子,其成绩就是多种多样了,对不对?而教育资源,则是另外一码事。”

  老郑瘦削的瓜条子脸涨得通红,竟是被他反驳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是他自己搞错了,怨得谁来?

  卢利继续说道:“您们都是我的老师,我是绝不会撒谎欺骗您们的,但我所说的这一切,有两个前提条件,第一,这不是短时间就能实现的目标;最起码也要经过3—5年的铺垫,让津门人逐渐知道,哦,和平区的大兴街小学原来这么厉害?不行,我也得把孩子送进去!第二……”

  “小小,你等一等,你刚才说,怎么把孩子送到这里来,办法有两个,第一个是花钱,第二个是什么?”

  “第二个当然就是有权了。如果我是区教育局局长,我的孙子正好是适龄儿童……”

  “呸!”田老师是他的任课主任,和他说话不必客气,笑骂道:“你孙子还是适龄儿童?我看你是个孙子吧?”

  “哈哈哈哈哈……”老师们一阵哄笑,崔秀看出来卢利的神色有点尴尬,急忙说道:“那个,小小,你接着说。”

  卢利说道:“这就是我说的有权,上级主管部门,正好有这样的情况,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