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43章 第一大金主_投行之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午3:09,办公室中的蒋一帆仔细审核着杨秋平发来的红水科技《招股说明书》(初稿),两三分钟后不禁将鼠标朝前远远推了出去,差点掉在地上。

  公司介绍那个段落,他已经删掉的“全球首家”四个字,又被加了回去。

  微信里的杨秋平发来了一个委屈的表情,“元斌哥要我加回去,说其他家的产品注册名称里都没有‘胃镜’两个字……”

  “知道了。”蒋一帆简单回了一句。

  蒋一帆之前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系统查询发现,日本企业于2003年就其旗下名称为“胶囊内窥镜”的国外专利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获得的优先权号、优先权日为2002年3月8日。

  随后该公司又于2004年4月就其旗下名称为“胶囊内窥镜及胶囊内窥镜系统”、“图像显示装置、图像显示方法及图像显示程序”、“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以及图像处理程序”等胶囊内镜一系列国外专利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优先权日均为2003年4月25日。

  专利优先权的目的在于,排除在其他国家抄袭此专利者,有抢先提出申请,取得注册之可能。

  除了日本公司外,国外多家巨头在胶囊内镜及其相关领域的专利均远远早于红水科技等国产胶囊内镜厂家。

  相比之下,红水科技目前的14项发明专利中,基本是针对磁控胶囊内镜系统被分解后的部分环节,单独申请的专利。

  蒋一帆还注意到一个细节,红水科技等国产厂商所采用的通过永磁体等磁性控制的胶囊内镜系统,早已在2005年就被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申请了专利优先权,名称为“胶囊式内窥镜控制系统”,优先权日为2004年6月21日,而红水科技2012年5月所申请的“内窥镜控制系统”专利实为仿制核磁共振设备的“太空舱式”外观设计专利。

  众所周知,外观设计专利只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做出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没啥技术含量。

  蒋一帆慢慢转着手里的笔,放下后打开电脑开始查资料。

  胶囊内镜这个想法是1981年,被以色列国防部光电部门工作的机械工程师GavrielIddan和消化内科医生EitanScapa首次提出的。

  1999年初,GavrielIddan和怀有同样构想的英国人PaulSwain共同成立的GivenImaging公司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胶囊内镜原型机。

  世界上首例正式商业化量产的胶囊内镜正是来自以色列,其获得了FDA认证并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商用。

  2001年5月以色列的GivenImaging公司生产出一种名为“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