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7 郭雀儿行至汝城_贞观三百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爷的小弟,哪个不是时下的“风云人物”,他岂能跟个江湖浪子一样,没得丢了自家老爷的脸面。

  老爷可是洛阳大学生!

  “靓八办,食度饭吗?”

  馆子不大,但是清净,有专门唱戏的,开场之前,还有说戏的。

  所谓“说戏”,就是戏班子提前跟客人们把故事讲一讲,如“李真人三戏白牡丹”,这个李真人是谁什么来头,白牡丹什么身段儿如何漂亮,都是详细讲一讲的。

  了然之后,这才戏班子的角儿登场,多是开锣之后就清唱,夹带小花鼓,偶尔添加个葫芦丝之类,弦子很少,琵琶几乎是没有的,盖因琵琶金贵,一般人玩不起。

  庐阳县的方言绕口,带着点江西味儿,又跟西南龙家的口音类似,也夹带秦汉古音,但是跟岭南省的方言,是完全不同的。

  只是方言归方言,馆子中跑堂的、烧水的、吆喝的、张罗的、算账的、冲茶的,其实都尽可能地讲官话。

  整个郴州,除了资兴县,也就庐阳县出过湖南省的状头,真·民风淳朴,而非“武广线”两侧的妖艳贱货。

  此刻,郭威穿着一身褂子,小衫不遮身材,那花团锦簇的纹身,让人瞧一眼也不觉得恶心,跟那些身上纹着怪兽的决然不同。

  前来招呼郭威的跑堂小厮,可能才十一二岁,喊郭威“八办”,便是哥哥的意思。

  “吃了吃了,我来的时候,赶巧隔壁结婚,混了一碗甜糕。”

  “新先人浑身带喜,靓八办好运发财。”

  所谓“新先人”,便是本地称呼新娘子的意思,这小厮开口便是聪明伶俐,听得郭威哈哈一笑,摸了一个银元出来,扣在了桌子上,然后小声问小厮:“哥儿,我问你个事情,你小声的说,可不能声张。”

  这小厮瞄了一眼银元,眼睛都亮了,但还是为难地说道:“靓八办,我是麻花拐喽,可能帮不上……”

  “就是个随口问问,我是个过路客,明天就走的。”

  那小厮自称“麻花拐”,便是说自己没什么见识,十一二岁能有这样的言语,是真的聪明伶俐,有着警惕心。

  郭威见他这份聪明,也是爽快,想着这一块钱就算什么消息都没用,给了也就是给了。

  他可是王老爷的人,不能小家子气!

  不对!

  他可是奉了大夫人之命的人,不能计较这仨瓜俩枣的!

  “那……八办就问吧。”

  说话间,小厮将肩头的毛巾拿了下来,在那里把早就擦得干干净净的桌面,又擦得锃亮。

  “我昨天瞧见一伙人,幽州的口音,辽东的腔调,吃喝非常爽快,你知不知道?”

  “嗯。”

  小厮应了一声,“‘屏风山’有个镇风水的‘麦王庙’,一眼就能瞧见麦王爷,八办去那里,能看到。”

  能看到什么,小厮没说,算是点到为止。

  多说了就成了麻烦,郭威听了点点头,他来的时候,跟“昌忠社”的大前辈也打听,结果却说来庐阳县的,都是买粮食的,没什么稀奇。

  郭威却是不信,行走江湖直觉很重要,这帮家伙的气势,就是土匪,就是亡命徒。

  而且看身上带着的家伙,长枪大刀很少,连一根像样的哨棒都没有,这说明依仗的是的火力,而是刀子。

  一般江湖上的杂碎,有一杆鸟铳就能吹一年,正常抢地盘也就是刀剑棍棒,能够带着火铳乱蹿的,无一例外,根脚要么不干净,要么很不干净。

  “那地方可有什么注意的?”

  “外地人很多。”

  小厮声音不高,一个劲地擦桌子,周围人也都紧着听戏看戏,却是没有注意这里。

  一般而言,当本地人说某个地方外地人很多,那就证明那个地方本地人是不去的。

  因为不安全。

  听到这里,郭威顿时了然,又摸了一块钱出来,扣在了桌子上,道:“烧一壶好茶,剩下的赏你。”

  “多谢靓八办!”

  小厮顿时鞠了个躬,拿起两块钱,忙不迭地区了柜台,一块钱他自留了,剩下的一块钱,递给了掌柜。

  掌柜的看到银元,立刻冲郭威这里笑了笑,点头示意之后,立刻大坛子小罐子打开,油炸的花生米、蚕豆,水煮的竹笋、毛豆,上桌六个碟儿。

  此曰:六六大顺。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