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第 70 章_六零之穿成极品他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相比王家村生产大队还能留有三分之一作为口粮,其他大队更加可怜。本就减产,只剩下三分之一就更少了。

  何况,王家村种得是红薯,他们种得是黄豆和玉米。无论产量还是数量都比不过人家。

  偏偏,他们一点抱怨也没有,大家都直呼奇迹。

  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周社长说等他们没粮的时候会给他们联系返销粮。

  然后又把各个地方的亩产喜迅发给他们看。

  现在的亩产已经不是万斤了,最高的亩产已经十几万斤。

  以前只是长风公社有这样的壮举,现在随处都有。

  钱淑兰觉得牛皮都没有他们能吹,浮夸到极点了。

  像他们王河公社已经算是好的了,因为好几个大队长不配合,周社长就是想虚报亩产十万斤也虚报不起来。

  赵家村生产大队和孙家村生产大队,今年因为男人去大炼钢,留下妇女在家,吃不饱肚子,也没力气收粮食,再加上也没有工具,愣是把许多粮食都留在地里烂掉。

  就是这样,两个生产队为争先进生产队的名额,愣是响应了周社长的鼓吹,往上虚报了十倍的产量,把所有的粮食都上交了。

  还没到年底,这两个队就已经捉襟见肘。纷纷找附近的亲戚打起了秋风。

  没过几天,上面的劳模人选下来了,钱淑兰意料之中落选。

  大家也没觉得可惜,劳模哪里那么容易就能选上呢。

  这时候的劳模可是像明星一样的存在,既是最高的荣誉也是人民的英雄。

  很快,公社召集全体社员开会,地点就设在乡政府的广场上。

  两个劳模,男劳模坐在椅子上,另一个女劳模站在台中间,旁边周书记开始大讲这次被选上劳模的壮举。

  这次被选上的男劳模是周家村的,他是个双腿完全瘫痪的青年男人,在秋耕的时候“为了创造美好幸福的明天”,每天用两手爬行到田间,匍匐在泥土里,一只手撑地,一只手抡土。

  有诗人歌颂他:“残废英雄周长根,爬行运土感动人……”

  钱淑兰觉得自己没被选上似乎也很正常,至少她是铁定做不到这么狠的。

  女劳模叫刘玉秀,是县城纺织厂细纱车间的一名临时挡车工,因为粮油关系在王河公社,所以被选上。她发明了“细纱工作法”,这是一套多纺纱、多织布的高产、优质、低耗的工作方法。创造了七个月细纱皮辊花率平均仅%的新纪录。这个纪录为现在全国棉纺织工业平均皮辊花率的六分之一,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钱淑兰心里由衷佩服这些劳模,他们才是民族的精英,国家的栋梁,社会的精英,人民的楷模。

  回家的路上,许多人都在谈论两个劳模。

  周雪梅笑着说,“我看周长根很快就能娶上媳妇了。”

  钱淑兰惊了一下,有人会为了劳模的名头嫁给一个瘫子。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