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4章 军营较艺_大周少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罗素摇了摇头,拱手道:“将军是我一族的恩人,没有什么话不能说的。”

  顿了一顿,说道:“实不相瞒,突厥各部对唐朝非常不满,若不是这几年气候恶劣,导致突厥实力一直无法恢复,恐怕早几年就开始反抗唐朝了。”

  “他们因何不满,是因为朝廷对他们不好吗?”

  罗素沉声道:“单于都护府基本上无法干涉突厥内部的事情,突厥人不满的原因是因为唐国不尊重突厥文化,不尊重突厥人,而突厥人希望有一个自己的可汗。”

  武承嗣沉默半晌,问道:“你也是这么想的吗?”

  “是的,我的想法也一样,唐人歧视突厥人,不尊重突厥人。”罗素低声道。

  武承嗣陷入深思,中原王朝能打败游牧民族,却不能让他们臣服。根本原因恐怕就在文化差异上面。

  古时候,中原王朝自视为天朝上国,视四方为蛮夷,这种观念是几百年形成的。

  李世民其实已经提出过种族平等的观念,唐朝也是思想最开放的一个朝代。若能保持其强盛,几百年后,这种歧视也许会淡化。

  然而安史之乱后,唐朝便衰弱了。

  要想让后世永久强大,估计每个皇帝都想过,不过再杰出的皇帝,也只能在自己活着时发挥影响,死后的事谁也控制不了。

  汉唐以后,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的战争中,开始逐渐落在下风,辽国、金国、蒙古、大清都是很好的例子。

  从宋朝开始,中原文明逐渐趋向于保守,缺少了对游牧民族的主动性,首都逐渐南迁。

  朱棣虽然将都城迁回北平,但进取心也远不如唐汉时期,将漠南诸卫都迁回关内,还将河套地区的诸卫迁到北平护卫,让首都反而成为累赘。

  中原王朝进取心的一个重要体现是丝绸之路,这条丝绸之路不仅能给国家带来巨大财富,也是中原王朝对外开放的体现。

  只可惜自唐以后,丝绸之路逐渐荒废,明朝中后期甚至开始闭关锁国,这种对外界进取心的消失,最终导致了国家的衰落。

  只要国家走向封闭,失去对外界的好奇和探索,将必然导致腐朽和灭亡。

  不过话说回来,宋朝之所以重心南移,主要是因为失去了两个重要地区,其一是河套地区,其二是辽东地区。

  河套地区是与游牧民族战斗的必争之地,进可攻、退可守,而且是西进的关键地区,丝绸之路就是因为丢了河套,而被强行阻断。

  辽东地区则因为地势好,土地富饶,是许多游牧民族的发源地,而且这里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民族的混合区域,拥有极强的文明包容性。

  若被游牧民族占领,很容易形成一个团结而强大的游牧政权。

  宋朝因为一定的偶然性,两个地方都丢了,河套被辽国和西夏平分,辽东的燕云十六州也被辽国占领,这也是宋朝经济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