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12章:二重证据法_我在北大学考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进入复试教室,苏亦一阵恍惚。

  错位时空的感觉,益发的真实。

  前排,都是熟悉的面孔。

  苏秉琦,宿白,邹恒,俞伟朝,严闻名,吕遵额,高铭,李伯谦……

  一屋子,竟然有十几个老师,这阵仗好大。

  而且都是活着的考古界大佬,北大最强考古天团。

  这也是苏亦前世没法接触的当代中国最强考古阵容。

  瞬间,苏亦都忍不住感慨,这个时代的北大学子好幸福。

  好吧,哪一个时代的北大学子都很幸福。

  进入教室,苏亦按照指引走上讲台,就开始鞠躬问好,“各位老、先生好。”

  苏亦原本喊各位老师,结果觉得不妥,又改成了先生,结果口误之下就变成“老先生”了。

  教室的老师们发出一阵轻笑。

  率先说话的是,苏秉琦先生笑道,“小伙子,别紧张,虽然我们现场的老先生有几个,但年轻的先生也不少,当然,相比较你的年纪,我们确实都算是老先生了。”

  苏亦尴尬,“一时口误,还望先生们不要见怪。”

  也难怪,苏亦会有这一出,私底下,大家都是用先生来称呼各位有名望的师长,老师一般都是叫年轻的讲师。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去年才恢复职称评选,人太多了,教授职称根本就不够分。

  不然,搁后世的北大,直接统一用教授称呼就行。

  实在不行,按照前世的习惯都喊老师好也没啥,然而,这些都是活在课本里的人,喊老师,苏亦感觉太轻率了。

  毕竟前世“老师”的称呼已经烂大街。

  苏秉琦先生也不为难他,脸色和蔼,“先自我介绍一下吧,比如你的年龄,家乡,学龄,以及为什么会报考咱们考古学之类的,当然,也包括你的学识。但坦率的来说,在场的诸位老师,对你的自身更加好奇,所以希望你一会可以满足诸位老师的期待。”

  生怕苏亦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面,苏先生还刻意指点他自我介绍的要点。

  有了苏秉琦先生的铺垫以及引导,苏亦接下来的话,就没有那么突兀了。

  苏亦说,“学生今年15周岁,来自于广东新会,跟梁任公是同乡,自小深受其故事影响,喜欢史学,所以小时候在祖父启蒙之下,读了《二十四史》,不过没能精读,之所以报考考古学,则是受到梁思永先生的影响。”

  众人恍然。

  苏先生问,“那除了《二十四史》之外,还读过什么书呢?”

  苏亦答,“顾颉刚的《古史辨》,还有王国维先生的一些著作,关于甲骨文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殷周制度论》、《殷虚卜辞中所见地名考》、《殷礼徵文》以及《古史新证》等,也读过,但也不太懂。”

  苏秉琦先生一听,笑了,“你不用太谦虚,很多人在你这个年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