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7章:奇才金克木_我在北大学考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跟季羡林一样,金克木也是北大东语系的创始人之一。

  只不过,相比季羡林的鼎鼎大名,同在北京大学东语系、同样研究印度文化的金克木,并不那么广为人知。

  或者大多数人听过金克木的名字,就是从未名四老开始。

  未名四老,燕园曾经住着4位老先生,季羡林、金克木、邓广铭、张中行。人称“未名四老”。4位先生实则住在未名湖的后湖,那地方叫朗润园。还曾经被卞毓方在文章中称为朗润园四老。

  其实,也可以称为燕园四老。

  那时候,这四位老爷子都很喜欢在未名湖畔散步,后来搬家就很少回燕园了。

  前世,苏亦去北大的时候,这几位先生都已经全部离世。

  甚至在苏亦接触的这些老先生之中,宿白先生是最为长寿的,就算如此,18年的时候也走了。

  除了张中行先生,苏亦对未名四老的三位都不陌生。

  不过唯一打过交道的就是邓广铭先生。季羡林先生也只有在开学典礼远远见过一面。

  啥时候,能私底下见到对方未可知。

  苏亦这一次过来东语系蹭课,主要是奔着金克木先生过来的。

  说起金克木,这位老爷子的一生颇为传奇,尤其是他的求学经历。之前苏亦感慨于贾兰平高中毕业获得院士头衔,其实这位老爷子更狠,初中没毕业就能够称为北大的教授,这样的人才从北大创立以后其实也没有多少个。

  唯一跟金克木经历相似的就只有沈从文先生了。

  不过沈从文先生现在已经离开北大被调任历博。

  巧合的是,他俩都当过北大的旁听生。

  民国时期的北大旁听生,日后成为大师的不在少数。那个年代能去北大当旁听生本来就不是普通人,嗯,这个制度好像在08年还是什么时候被取消了。现在去北大蹭课,没有熟人带过去,就困难的要命了。

  苏亦曾经听到一个好玩的故事,那个时候,北大除了旁听生之外,还有偷听生。

  因为旁听生是需要向学校方面申请,办理相关手续;偷听生却不办理手续,直接就混入教室听课。

  甚至有传闻国学大师陈汉章讲过一个轶事:有一年,他开了一门新科,平时总有十几位学生听课。到了考试时,台下只剩下1人参加考试。原来,那些听课的学生,都是“偷听生”。

  这就好玩了。

  民国时期,蔡元培执掌北大,很多制度都颇为开明。放在前世的北大几乎不可想象。放在78年的北大,好像也挺正常的。

  因为这个时候的北大管理并没有那么严格,对于旁听,几乎是没有一个老师禁止的。可以说全校各个院系的课程都是开放的,只要你不扰乱课堂秩序,你想去哪里蹭课就去哪里蹭课。

  这种制度放在国外也是稍有。

  因为国外的大学,学生能不能蹭课,是教授说了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