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47 移镇大同,名将归隐_唐末大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眼见刘去非拍着胸脯、豪声表态,话里话外也透着股自荐本事的意味...不过他态度得体,的确也很善于表现自己。李天衢心说此人先前跟随的刘守奇,本来也不是什么位高权重的人物...而且他投到塞外多年,在中原也没有什么根基与人情关系......

  可刘去非按正史线转投南平国,并改名为王保义之后,便似是转了运一般,非但名声鹊起,地位水涨船高,还深受两代国主的信任,也足见他也很善于把握机会。

  南平国三大智囊谋臣,如今也都做了为魏朝效命的臣子...其中首席智囊,而又料事如神那等赞誉的梁震,仍能发挥出他极善推测天下各地形势演变的长处,而屡次与李天衢剖析时局,基本上也能做到每料必中;还有个司空薰则显得较为低调,可是做为文臣匡正时弊、辅国佐政也称得上尽职尽责;刘去非则更善于兵家要略,故而委派他至边塞藩镇,也可说是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至于刘去非按原本轨迹会去投效,而身为正史线的南平国主高季昌(如今也不必避李克用之父李国昌的名讳而改名高季兴)...李天衢心说他毕竟是五代时期十国政权的开朝君主之一,遂也曾派遣密探暗中查探一番,观察高季昌是否有生乱自立的意向。

  不过人生的际遇不同,心态的确很有可能会发生转变...据探报高季昌也乐得清闲,身上那股油滑劲,也都用在了如何偷懒享乐上。当年他及时止损投降,因献地有功,所有领受个闲职,也完全足以富足享乐过活。

  而高季昌本来便是家奴无赖出身,每日勾栏瓦舍出入得频繁,又纳了几房妾室,于仕途上也根本看不出有任何野心。

  至于高季昌膝下高从诲、高从诩、高从诜等一众子嗣,有些人满是一副衙内做派,看来也都是安于现状...毕竟高季昌也不知道,自己本来应该是在后唐覆灭梁朝时据荆南叛离自立,而建立国祚近四十年的南平割据政权。现在的他眼见魏朝江山稳固,而且自己也不具备任何谋反自立的条件,也只打算老老实实的纳福享乐,当然也不会冒着天大的风险,而去图谋造反称王。

  看来高季昌父子两代,也已做不成要被诸国君王痛斥唾骂为“高赖子”、“高无赖”的南平国主...刘去非直接投奔魏朝,而急于展现自己的能力。李天衢既知此人可以重用,遂点了点头,又长声说道:

  “方今我朝兼并河东,疆域北扩,而为抵御李嗣源晋军余部,塞外游牧胡骑...乃至契丹兵马,朕正欲下诏,将治下一处藩镇北移,而改设大同军节度使,下辖代北几州疆土。

  朕便任命为你藩镇行军司马,辅佐节度使司掌兵略军务,以后捍边有功,加官进爵,当然会许以你功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