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69章土特产_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果翻开大明的舆图,其实并不难发现,刘明遇所领导刘家军,就像一个张开血盆大口的巨人,随时准备择人而食。

  在占领大员之后,刘家军马上就展开了发展大员的战略。

  正所谓要想富,先修路。

  这次刘家军在占领大员的第一目标就是修路,率先从台南开始抵达台北,这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公路,全程三百一十四公里。

  这条路修建的方式与后世的马路一样,中间高,两边稍低,宽度在十六米左右,当然这种官道,放在后世只能算半成品,既就石灰和粘土,混合之后夯实。

  左右两侧挖出两条沟渠,既是为了挖土,也是为了在暴雨季节,方便排水,大员是海洋性气候,雨量充沛。

  官道两旁有一条约五六米的绿化带,上面种植树木和苜蓿草,也是为了防止水水流失,同时,每隔三十里建立一座驿站。

  这种与大宁和辽南的不一样,为了便宜省事,整座驿站占地约一千五百余亩,有货仓,客房、水井、马厩、以及营垒,也可以算作是一座镇子,采取镇保与驿站为一体的方式建设。

  从台南开始向台北方一口气建立二十座镇子,包括三十余万流寇,以及四万余郑氏俘虏分成一百多个施工工段,每个施工工段分别负责五六里的距离。每个工段数百人数千人不等,根据施工的地形会分别划分长短不等的距离。

  这些都是属于劳改犯,他们的工作非常简单,天刚刚亮,就在刘家军的起床哨声中,开始起床,只要动作稍慢,那就是一顿皮鞭或棍子。

  所以,他们这些流寇非常老实,也非常配合,甚至说比郑氏降军更加配合,现阶刘家军的主要任务就是修路。

  虽然说修路,其实也是一个开发的过程,挖沟渠、烧制石灰、烧制水泥,打水井,探查各地的资源。建造速度并不算快,主要是这些劳改对象中,并不是真正的奴隶,他们每天工作到中午,就可以按时吃饭。

  然后休息一个时辰,然后继续开工,一直到下午太阳落山,准时收工,然后去吃晚饭,接下来的时间就给他们上思想教育课。

  这里的活当然是很累人的,但是吃得饱啊,也不指望能吃得多好,至少管饱,隔三差五还能喝到一碗肉汤。在这些农民军俘虏们心中想来,这哪里是服苦役,分明就是享福嘛,至少比他们在农民叛军时过得好多了!

  特别是郑氏军队的俘虏,他们并不感觉这是在劳动改造,反而认为这是一种比较舒适的生存方式。他们表示自己还有不少弟兄,他们愿意自告奋勇去,把那些一起带下来享福……呃,不,是服苦役。

  对于这种请求,刘明遇自然欣然同意。

  大员需要开发,对于人口的需要,是远远没有止境的。特别是大员也是一座珍宝的岛屿,根据后世的资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