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73章崇祯六年大宁开科取士_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明遇把黄梁儿、马顺、吴胜等人的部曲以及其他各路降军,打乱重组,利用山东的青壮,扩充了十二个新编团,山东番号以山东一团,山东二团为主,就这样展开基本训练。

  事实上,在这些新编团训练的同时,已经恢复战斗力的刘家军第一团、第二团以及亲卫旅则兵分三路,分别杀向济南府。

  就在刘明遇准备也离开了登州府城时,却接到了来自大宁的消息,大宁也出现了问题,因为大宁民风彪悍,在土地分配的过程中,营州知州趁机敛财,让分配到土地的军属或烈属花费八厘银子造田册。

  后来此事披露出来,愤怒的军属让营州知州左延年给乱箭射死,这事反正还轮不到刘明遇操心,可却给刘明遇提了一个醒,他现在地盘越来越大,需要的人才越来越多。

  可问题是,大明的官员的操守实在是太坑了。

  捞钱一个比一个厉害,干实事,一个比一个废物。

  “侯爷,这事不能再拖下去了,必须解决!”

  “我也知道需要解决,可问题是,哪儿有人才?”

  刘明遇没有获得士绅地主的支持,自己培养的人才,还都是小孩子,根本就没有办法起到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刘明遇不愿意与大明翻脸的真正原因,打天下容易,治理天下太难了。

  刘家军是以装备取胜和纪律取胜,部队训练三个月多少有些样子,军官可以源源不断的培养出来,可官员……

  实在太上头了。

  在明朝的武人,大多是不学无术,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彻底地鄙视文人,根本不将文人当作一回事,这种人就是粗鄙的武夫,不学无术之余还常常伴随着暴虐,这类人是士林口诛笔伐的对象。

  第二类是自身虽无学问却仰慕文治,然而因自身学时浅薄,在儒生面前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特别是面对有名望的博学鸿儒更是如此,所以容易被文人牵着鼻子走。

  至于像杨坚杨广,李世民这样至于入则能文,出则能武,静能读书,动能攻战的文武之才,那几乎是绝无仅有!

  刘明遇虽然重视教育,然而他的视野注定了他绝不可能被儒林所欺,他胸中自有一番超越时代的见解,因此也不为这个时代的儒士所规限,群儒于他是改造的对象,而不是仰慕受教的老师。

  就在刘明遇一筹莫展之际,他想到了后世的公务员考试,虽然有人诋毁这个政策,说是什么内卷,然而这却是非常公平的政策。

  自从杨广发明科举制度以来,科举考试就成寒门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虽然说,大明的八股文取士,挑选出来一批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腐儒。

  这个问题出在朝廷本身,而不是科举制度的问题,科举制度虽然有一定的弊端,但是却是最公平的方式,没有其他可以相提并论的制度,一直到后世的高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