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39章三箭定天山_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果是建奴看到刘家军的枪骑兵排成密集的队伍,向他们发起进攻,他们第一反应绝对不是加速冲锋,而是调头就跑。因为装备低劣的建奴轻装骑兵,负重比刘家军的枪骑兵要轻,也就意味着,他们有很大的机率逃掉。

  当然,与建奴相比,号称蒙古土默特与鄂尔多斯部落联盟军的蒙古骑兵,他们的装备更差,正所谓有的有失,瘦得瘦弱的蒙古骑兵,加上轻便的牛皮铠甲,他们在速度上确实比刘家军要高一点点,正是因为考虑到枪骑兵的速度不占优势,刘明遇这才会在蒙古人的归途上一口气布置了十三道埋伏圈。

  然而问题是,现在不像后世消息灵通,哪怕宽河之战已经爆发三年多了,而二道梁之战也爆发两年多,就连大凌河之战也爆发将近一年了,可蒙古土默特和鄂尔多斯部对于刘家军的了解,仍旧停留在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方面,至于如何有素,战术方式,他们都不了解。

  双方的距离迅速拉近,直到刘家军骑兵进行了一百步的范围之内,这个时候,蒙古骑兵有些奇怪,在这个距离已经进入了刘家军弩机的射程之内,他们为什么不发射弩箭?

  可以说每一名蒙古士兵对于大明的弩箭都记忆犹新,只要明军排成弩机,对于他们进行三轮齐射,他们就会倒下一大片。可问题是,刘家军骑兵根本就没有装备弩机,他们唯一的装备就是长枪,而且每个士兵装备四枝,一旦枪杆折断,马上再换一支。

  在大凌河之战的过程中,刘家军在战后总结时发现,枪骑兵在进攻的过程,确实让建奴死伤无数,但是自己伤亡也不轻,他们的长枪枪杆太长了,往往刺穿建奴的战马或骑兵之后,发生强生力的反弹,对其他枪骑兵产生误伤,因为这种长枪的太过坚韧,造成了一百四十七人伤亡。而步兵的长枪手也因为长枪不够坚韧,往往刺穿战马之后马上被发狂的战马扭断,然后长枪兵被战马撞死、压死或者踩伤。

  出现这两种情况,却是两种极端,刘明遇为此就命令刘家军的军械局把枪骑兵的长枪与步兵长枪分开研制,枪骑兵需要一种不太坚韧的长枪,而步兵长枪手需要一种更加坚韧的长枪,这种长枪必须可以抵抗战马的直接冲撞。

  要知道骑兵加上战马,哪怕是体型最小的滇马或蒙古矮马,体重也将近五百斤,我们都知道冲击力的计算公式是物体重量加速度,五百余斤加上时速四十或六十公里,这个作用力是巨大的,无论是拓木或山桑木,都不足以承受如此巨大的力道。

  经过反复实验,刘家军的军械局发现,改进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普通的松树木的木杆,制作枪骑兵的长枪,这种长枪在受到两百公斤的巨力以后,就会折断。而刘家军的枪骑兵,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