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一章 远去的英雄(一)_剑起长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圣人出游的车队,自朱雀大街绕过开明坊,从安上门回了皇城。

  重新坐在金銮殿上,李隆基笑了一声:

  “还是这里坐着踏实。”

  堂下百官之中,杨国忠出列说道:

  “圣人洪福齐天,宵小不能犯,此乃我大唐之幸也!”

  文武大臣齐声恭贺道:“圣人之幸,大唐之幸!”

  李隆基淡淡的挥了挥手,说道:“行了,这件事就到此为止。领京兆府尹李璘何在?”

  永王李璘出列说道:“儿臣在。”

  “限你于十天之内,查出此事的幕后凶手,尚书台、三省六部、南北衙禁军务必全力配合。”

  “臣等遵旨。”

  李隆基顿了顿,目光和蔼的看向杨国忠身后那帮文臣之中的一个须发皆白的白衣老者:

  “监正可觉得好些了?”

  钦天监监正修怀祯出列,弯腰行礼,恭声道:

  “谢圣人牵挂,老臣已无碍。”

  李隆基感叹道:“这次,若不是钦天监出手,朕是一定会死的。”

  “圣人自有国运龙气庇佑,钦天监只是献出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力量罢了。”

  李隆基微微皱起眉头:“监正,你实话告诉朕,这一次,对于大唐国运,是不是……”

  修怀祯出声打断了李隆基的话:“圣人,该有的自然会有,注定失去的也无法强留。钦天监的练气士最忌讳泄露天机,请恕老臣不能告知。但有一点,圣人可放心。”

  “什么?”

  “大唐尚有数百年国祚。”

  李隆基心中一惊,并没有多少欣喜的情绪。

  钦天监监正修怀祯平时对于大唐国运谈起的极少,而且从来不会在朝堂之上说起此事。今日,虽是李隆基他自己主动提起,但按照修怀祯的性格,他是断然不会多说一句话的。

  修怀祯说的这大唐数百年国祚,是否有什么变数和隐情?

  思来想去,李隆基决定问问清楚。

  “今晚,监正就留宿朕这里吧,朕有些话,要与监正好好谈谈。”

  “老臣遵旨。”

  修怀祯长作一揖,退回原处。

  李隆基看着堂下众臣,他们之中,有大唐中央的朝廷官员,也有外地赶来贺寿的封疆大吏;有禁军统帅,也有藩镇节度使;有李唐亲王,也有异族属王。

  “列为臣工,朕有许多年没有见过你们了。”李隆基笑道,“今晚,朕要与一些将军抵足而眠,好好叙叙旧。”

  “单于都护府副都护李光弼。”

  “臣在!”

  武将之中,一个身穿锦袍,膀大腰圆的中年男人出列抱拳,说道。

  “北庭都护府都护,封常清。”

  “臣在!”

  李光弼身后,面貌要年轻白净不少的封常清出列。

  “左羽林军,高仙芝。”

  殿外,高仙芝放下长枪,披甲入殿。

  “凉国公,哥舒翰。”

  杨国忠身后,身材瘦削的凉国公兼太子太保哥舒翰走出队列。

  李隆基看着堂下四将,心里闪过一丝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