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0章 【又稳又勇】_港岛家族的诞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实业集团的财务报表,脸上露出喜色,全年商业地产贡献出6000万的利润、发展地产贡献出4600万港币的利润,再加上综合类产业,总计利润为1.22亿港币的利润。

  让人惊喜的是,安达臣大亚石矿企业,开始盈利了,并在1969年创造出400万的利润。这是非常好的事情,按照这个情况,那么在今年(1970)的利润将达到千万港币以上。

  与此同时,原本长江实业460万平方尺的土地储备,也才用掉20万平方尺,还有足足440万平方尺土地储备。当然,这个地皮储备很大一部分是‘换地权益书’和‘新界地皮’,港九市区的地皮只有不到200万平方尺。

  但不管怎么说,长江实业的土地储备实力,大概是‘地产六虎’抄底,再加这几年相继购买的土地之总和。

  简单的举个例子,新鸿基前世在上市之前的土地储备,也只有不到50万平方尺,这些土地基本都是赚完钱就去买地的储备。而在上市后,利用上市集资、贷款、发新股集资等综合手段,也才凑足4亿港币,增加了不到50万平方尺的地皮,将地皮达到100万。

  而在这一世,长江实业在1968年已经拥有460万平方尺的地皮。

  这种事情发生后,造成的后果就是——地产行业开始慢慢集中,没有眼光的地产商和拥有地皮物业的人,在1967~1968年损失不菲。

  而有眼光的郭德胜、李兆基、郑裕桐、王德辉、陈曾熙、胡应湘等,照样能拿到钱,抄到底。

  整体说来,香港的大地产商还是非常多的,也远不止前世林志超熟悉的那些人。要知道前世在1972年上市的地产公司有五六十家左右,超过长江实业集资规模的,差不多20家。所谓的‘地产五虎’,都是后面排列出来的,掉队了很多。可想而知,前世李家成能超越前面20家地产商,本领确实很高。

  林志超在1969~1973年都不会拿住宅地皮(钱都花商业项目),所以大家还是有机会的,只不过代价高了。

  “老板,据说太古洋行有意放售蓝烟囱,他们已经放出消息!”胡兆煦来到林志超的办公室,汇报一个好消息。

  林志超强忍着心动讲道:“那不过是块工业地皮若是发展商业项目,还得花钱改变土地性质。而且,那块区域受到启德机场的规定,建不成大厦,二十万平方尺的地皮也建不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算了,没兴趣!”

  其实是有兴趣的,要知道太古洋行前世才要价1.37亿,合计不到600多港币每平方尺(20万平方尺的地皮)。当然,不是说工业地皮现在要600多港币每平方尺,完全没有这么贵。而是更改土地性质的成本,一般远低于工业、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