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3章 【新官上任】_港岛家族的诞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的,晚点我和陶经理等人开会讨论一下。”

  “嗯”

  待王良离开后,林志超思考了一下。

  塑胶花产业会在1967年热度消退,因为那个时候苏伊士运河关闭,运费成本大增(石油运费成本增加,就会增加原材料成本;塑胶花出口时,运费也会增加);待到1973年石油危机,塑胶花产品几乎要受到毁灭打击,因为塑胶花的原材料,就是石油衍生产品。

  结合这些信息,长江塑胶厂在1963年就可以考虑‘主要代工模式’,逐渐减少人工、设备的投资。

  所以还有七八年的‘赚钱’时间,预计还可以赚个2亿左右。加上‘假发产业’,未来已经预定了2.5亿港币的利润。

  至于拉链产业、玩具产业,都是长期事业,将来还能转移至内地投资工厂。

  而行李箱、方便面产业,则要移交给长江实业。

  2月底,香港迎来了新港督——柏立基,这是原来的星岛总督,也在五十年代初出任过香港的布政司,署理过三次总督职务。

  葛亮洪在去年12月便已经卸任,港督一般都会有真空期,是由布政司署理港督职务;所以在香港的三司当中,布政司是真正的一人之下,每当港督休假时,布政司便署理港督职务。

  林志超也参与了柏立基的任职活动,心中并没有什么看法,谁做总督都一样。而且柏立基这个港督在前世也有不少贡献,比如收回香港的独立财政大权,无需再向伦敦汇报;收回财政大权后,六十年初又来一位‘郭伯伟爵士’担任财政司,他在任时采取了以“自由市场”为主导的经济政策,在日后更渐渐发展成“积极不干预政策”,并为历任财政司所奉行。

  对于商人来说,这种政策简直就是‘天堂’,港府不干预商业行为,这就是‘优胜劣汰’的商业社会。

  举个例子:前世李家成曾公开反对‘对香港资金出入自由’的限制,这是他少有站出来的时候。

  同样,这一世对于林志超来说,最重要的也是‘资金出入自由’这一条。道理显然易见,不说别的,若是海外有投资项目,他可以一天之内就可以将资金到位,而不会受到‘外汇限制’等影响。

  当天晚上的晚宴上,柏立基特意和林志超多聊几句。这样的行为,也让宾客意识到,林志超的影响力所在。

  柏立基幽默的说道:“林先生,我离开香港才三年时间,你是变化得最快的了!”

  他为人沉实之余又富幽默感,他在殖民地二十多年的服务生涯也为他带来不少经验,懂得如何管理一个殖民地,那就是和当地的‘财阀’建立一种关系。

  因为香港的上层几乎都是英国人,他们了解香港本地情况,都是从华人立法局和行政局的议员、英资洋行的大班,如今要再加一条——

  请收藏:https://m.rugu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